《半翅目毛點類昆蟲腹部毛點的超微形態與進化研究》是依託南京林業大學,由高翠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翅目毛點類昆蟲腹部毛點的超微形態與進化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翠青
- 依託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毛點是昆蟲的一類重要的機械感受器。在同一類群中,其位置和數量相對固定,是昆蟲分類鑑定及系統發育重建的重要特徵資源。昆蟲綱異翅亞目毛點類昆蟲因該特徵而建立,並經多類數據分析表明是一個單系群。之前雖然對毛點類昆蟲毛點的數量和位置有過較多研究,但對其自身的超微形態研究僅限於零星種的記載。前期研究表明不同類群毛點的超微形態顯示出很高的多樣性,因此是一個未被深入研究的特徵系統。本項研究擬利用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對毛點類昆蟲5總科96個代表種腹部毛點的超微形態與演化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將重點研究毛點的形態結構與類型,在不同科、屬之間的差異和演化規律及其在分類鑑定和系統發育研究上的意義。研究結果將為毛點類昆蟲的分類和系統發育研究提供更為多樣、細緻、精確的形態學依據;可以檢驗、校正和補充基於其它形態特徵建立的分類體系;為毛點的功能研究提供諸多有益數據;同時對其它類群相關研究具有借鑑意義。
結題摘要
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總科毛點類昆蟲在其腹部腹面兩側具有毛點。本項研究之前,對該類群腹部毛點的細微結構未有系統地比較研究,並且對該類群若蟲的毛點形態更是一無所知。本項研究共選用了毛點類5總科25科的98種成蟲、2總科7科的7種若蟲,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其腹部毛點的細微結構進行了研究。該項研究顯示,該類群的腹部毛點具有非常高的形態多樣性,在該分支的進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共劃分出六種毛點窩類型、三種毛點墊和三種微刺類型,對它們的演化過程進行了探討。此外,對代表種胚後發育階段的毛點墊的大小變化、微刺的密度和大小也進行了研究並討論。在觀察毛點的細微結構的同時,選取了長蝽總科50種昆蟲,研究了它們前足跗節端部——爪複合體以及前足脛節端部特化出的一排細齒狀結構——脛節梳的細微結構。完成了江蘇本地農作物危害比較嚴重的害蟲:紅脊長蝽Tropidothorax sinensis ( Reuter, 1888)的體表感受器的觀察,主要包括:觸角感受器、下唇端部感受器、臭腺、毛點、前足脛節梳及各足爪的細微結構觀察。同時,在整理研究材料的過程之中,也解決了如下分類學問題:長蝽總科室翅長蝽科箍長蝽屬Equatobursa Zou, 1985為單型屬,僅包括一種箍長蝽E. nigra Zou, 1985。在檢視模式標本之後,發現該屬的箍長蝽實為日本分布的種類Sadoletus izzardi Hidaka, 1959的新異名,因為將該屬修訂為撒長蝽屬的新異名。即Sadoletus Distant, 1903 = Equatobursa Zou, 1985, syn. nov.; Sadoletus izzardi Hidaka, 1959 = Equatobursa nigra Zou, 1985, syn. nov.。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對2014-2017年的上海市及八個區縣的蝽類標本的採集、鑑定,整理出了上海地區蝽類昆蟲名錄。本名錄共包括上海地區蝽類昆蟲32科、152種,其中包括上海新紀錄種25種。研究結果初步理清了上海地區蝽類昆蟲的種類和分布範圍,將為當地的蝽類害蟲防治、天敵昆蟲開發利用及出入境害蟲檢驗檢疫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