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橋

半步橋

北京用數字命名的地名很多,如如半步橋、一畝園、二里溝、三里河、四眼井、五道口、六里橋、七聖廟、八里莊、九道彎、十剎海、百子灣、千竿、萬年。該文就是對半步橋進行描述。半步橋:位於西城區西南部。北起白紙坊東街,西至右安門內大街,南至右安門東街,堪稱世界上最短的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步橋
  • 地名:數字命名
  • 位於:西城區西南部
  • 名字由來:位於西城區白紙坊
名字由來,半步橋街,修繕歷史,歷史記載,公交線路,

名字由來

位於西城區白紙坊,過去這一帶人煙稀少,是一片菜地(附近有南菜園街道),水渠縱橫交錯,放塊門板,用不了一大步就能一邁而過,所以人們就叫它為半步橋。如今根本沒有橋,就象北京歷史上許多橋已無影無蹤,卻留下地名一樣,如南池子大街的飛龍橋胡同、牛街的吳家橋胡同、前海的三座橋胡同、宣武門外的達智橋胡同、西長街的織女橋東河沿、地安門的東板橋等。
另一種說法是京師第一監獄北門外有一條明水溝,溝上面鋪設幾條石板而成為橋。因走這個橋的大多數是罪犯,帶腳鐐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稱為半步橋。
說起半步橋的由來,如今健在的老北京也很難說出個子醜寅卯,因誰也沒看到過它。當地老人有種說法是,半步橋位於民國年間的京師第一監獄(里仁街)北側,附近南北走向還有一條路叫自新路。自新者,改過自新之意也。據說監獄北門外曾有一條水溝,溝上鋪幾條石板而成為橋。因走這個橋的帶腳鐐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稱為半步橋。然查半步橋之名,早在清光緒十一年《順天府志》上就有記載:“里仁街,在右安門東北,距盆兒胡同一里許。雲有寶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橋,井二。”而第一監獄建成於1911年,也就是說半步橋地名的出現,起碼早於第一監獄26年。因此把半步橋的由來,說成與監獄有關,不過是人們的“合理想像”罷了。
半步橋現狀半步橋現狀
上世紀50年代初,那時,半步橋到處是野草荒地和葦塘溝汊。我家在此買了一塊地,自己打坯,蓋了兩間土坯房,房前圈起籬笆種上菜,屋後栽了一排樹。漸漸地,從外地遷徙而來的人們陸續擁進半步橋,來來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橋有了名氣。這些人靠自己的手藝或力氣養家餬口,有捏麵人的,蹬三輪的,焊洋鐵壺的,修桌椅板凳的——他們幾乎都住著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雖然生活拮据,但你幫我我幫你,相處融洽。
解放前半步橋一帶曾是史姓、郭姓等幾戶人家的菜地。地中間,有史家一口帶四把轆轤的大水井。井水打上來後,順著一條壟溝流入菜地。為便於行人和獨輪車通過,在壟溝上便搭放了一塊舊石碑。此橋很短,用不了一大步就能邁過,故被人戲稱為半步橋。

半步橋街

在西城區萬壽公園對面有一個胡同叫半步橋街,是因半步橋而得名,半步橋已不在僅存地名而已,半步橋街位於半步橋的西側。明清以來,有零散菜農祖居於此。這一帶多溝渠、菜地。為行走方便,菜農在人們常走的溝渠上架一石板(一說棺材板)。因其短小,俗稱半步橋。相傳橋白紙坊東街十六號樓後面附近。此街原稱里仁街,1965年更名為半步橋街。
半步橋半步橋

修繕歷史

上世紀50年代初,那時,半步橋到處是野草荒地和葦塘溝汊。我家在此買了一塊地,自己打坯,蓋了兩間土坯房,房前圈起籬笆種上菜,屋後栽了一排樹。漸漸地,從外地遷徙而來的人們陸續擁進半步橋,來來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橋有了名氣。這些人靠自己的手藝或力氣養家餬口,有捏麵人的,蹬三輪的,焊洋鐵壺的,修桌椅板凳的——他們幾乎都住著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雖然生活拮据,但你幫我我幫你,相處融洽。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國民經濟剛開始好轉,政府便在半步橋籌建新房。人們自建的岌岌可危的土坯房都被拆掉,住上了整齊豁亮的青磚瓦房。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老街坊又高高興興地搬進了在原址上建起的花園小區。如今半步橋是由半步橋胡同和半步橋街合圍而成,無論是平房宅院,還是現代化高樓,都在向過往的人們默默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歷史記載

1、早在清光緒十一年《順天府志》上就有記載:“里仁街,在右安門東北,距盆兒胡同一里許。雲有寶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橋,井二。”
2、南端東側為1911年興建的京師第一監獄。抗日戰爭勝利後,漢奸金壁輝(川島芳子)亦曾在此受審關押。1948年被斃,其屍體拉於街側。

公交線路

以下介紹的是途經半步橋站的公車。
40路 (木樨園橋北-五路)
59路 (北京站東-大觀園)
83路(怡海花園西門—西單路口南)
夜23路(北京西站—呂家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