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之半/本色文叢

半島之半/本色文叢

《本色文叢》叢書的作者都是有著海外遊學、生活經歷的華人作者,對於今天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去留學、旅遊,出版由這些人寫的這樣一套書有助於國人更深入了解國外的人文、風俗、文化、歷史。《半島之半(居韓一年散記)》就是其中的一本。 《半島之半(居韓一年散記)》為南京大學許結教授於2009年應韓國外國語大學邀請,赴韓國外國語大學客座講學一年,其間遍歷韓國其境,記錄了當地人文情致百餘篇,有故事、有情節、有感悟、有思考,可讀性強,給予讀者有益的遊學體驗和閱讀享受,更有助於國人了解我們的鄰居——韓國。

基本介紹

  • 書名:半島之半/本色文叢
  •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 頁數:266頁
  • 開本:32
  • 作者:許結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半島之半(居韓一年散記)》為南京大學許結教授於2009年應韓國外國語大學邀請,赴韓國外國語大學客座講學一年,其間遍歷韓國其境,記錄了當地人文情致百餘篇,有故事、有情節、有感悟、有思考,可讀性強,給予讀者有益的遊學體驗和閱讀享受,更有助於國人了解我們的鄰居——韓國。

作者簡介

許結,號解之,祖籍安徽桐城,生於江蘇南京。現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辭賦研究所所長、中國辭賦學會常務副會長、韓國東方詩話學會中國理事、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九屆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台灣大學等高校講學。已出版《漢代文學思想史》、《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老子講讀》、《張衡評傳》、《中國文化史論綱》、《宋詩》等著作20餘種。曾主掛國家社科基金“宋代文學思想研究”、“中國辭賦理論通史”等項目多項,並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次

圖書目錄

自由橋邊的遐思
不看山
鼎缽山
回望道峰山
上月谷
慶熙觀櫻花
首爾的雙洞
景福宮的興廢
尋走梨泰院
南漢山城記游
四上南山塔
清涼里的“食”與“色”
首爾世界盃球場
江南狎鷗亭
逍遙山行思
醉倒清溪川
雲峴宮與大院君
參訪首爾的戰爭紀念館
小憩月尾島
勇走江華島
長峰島
佛臥太宗台
眺望獨島
冠佛岩與桐華寺
內藏山觀楓葉
踏雪佳陵鎮
又到大田作舊遊
夜宿公州
南怡島
春川的故事
濟州石人像
海女
玻璃的世界
登臨城山日出峰
濟州食馬
做了一回“王八里”
慶州小茶房之夜
慶州大陵苑
水原與足球
烏竹軒記
成均館祭孔
宗廟與宗廟祭祀
曹溪寺禮佛
佛國寺
明洞大教堂
有關孔子:同聲翻譯的一則口誤
慶州東國大學講演
“木雞”的境界
漢語班上的中國生
記一次學術交流活動
江陵會議
發表
龍仁校區
北方有佳人
韓國校園裡的“圖騰”
堂上“宮殿”商榷記
暑期漢語培訓班
新年團拜
序齒社會與韓國老人
奎章閣小憩
梨花藏美與高麗藏書
面試
審稿與發稿
師生雅集
我的“國際學舍”
在韓國過“三節”
在韓中國教授會
筆底鄉情說“姚二”
夜撰《詩囚》憶親情
在韓說《莊》
池夫人
池院長眼中的“北大”
車助教
恩京小姐
校友李允惠
警察的盾牌
盧武鉉之死
偶遇“大長今”
韓食、泡菜與國際化
全州“拌飯”
兄弟咖啡店
W大冷餐會
免費早餐
丟失的“南京鴨”
街頭的中國店
韓國商品ABC
韓氏考據學
韓文書法
韓語小手冊
隔牆且聽多明戈
觀看歌劇《明成皇后》
亂打的節奏
不是“中國製造”
一雙運動鞋
朝鮮賦
出關
滿目無形財
校園春季狂歡周
聖誕之夜飄雪吟
寫作與人生
海邊談國學,月下聽濤聲(代後記)

文摘

人生沒有什麼難堪的孤獨,孤獨是一種心理的自閉;人生同樣沒有什麼自存的快樂,快樂是一種心靈的探尋。王羲之說的“或悟言一室之內”,“或放浪形骸之外”(《蘭亭集序》),只是“媚道”的形式而已,本身並不指向孤獨或快樂之真諦。想起在韓國一年貌似孤獨的歲月,其自由的空間遠較居家時廣大而閒適,當然心理的空間自然要著落於實踐的層面,這其間的慣性的愉悅,要數每天傍晚的健足運動。
居陌生之地,乃陌生之人,開始的活動範圍是很小的,加上語言不通,往往跋前躓後,自生畏懼,所以剛到W大,我們只在學校背後的慶熙大學校園溜達,漸漸將活動半徑擴大到學校左邊的藝術大學,再後來找到一條彎曲山道,沿著蜿蜒起伏的峰谷,到達巔頂,已耗費了我們一個多小時的光景。從時間看,健足“排酸”的功效達到了,從空間看,這條山路有兩段險峻,中有兩個望景台,遙眺遠山,俯瞰都邑,又頗養眼,於是又綰合時、空,改變一味傍晚攀緣的習慣,而有春晨、夏夜、秋晚、冬午之游,四季風光,異時景色,得以盡情飽覽。
也許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一種遊戲,當健身之運動轉化為自然之欣賞時,心中的快樂真是無以言表的。在我的記憶中,這條山道已不是單線的延伸,而成了四季風光的復疊圖像:那春晨的綠茵坡地,烏語花香;夏夜的月臨晴空,樹影婆娑;秋晚的夕陽落照,斜映於對面山巒的斑斕與神奇;冬午有時遇上飛雪揚面,跋涉於積雪中的沙沙聲響,仿佛留下了一串串讓陽光去消弭的記憶。
如此情境,很難有“游者”或“他者”的感受,這客居附近的客游山道,漸漸在意識深處成了“我們的地盤”。日積月累,穿過藝術大學的操場,踏過一片斜坡的草坪,經過某朝某王妃的陵園,登上人工修建的棧道,路過山邊的健身場地,無不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而當我的韓國教學生活將要結束時,反而產生了某種心理的失落。
正是在某日沿此山道漫步的路上,我信口吟成一詩贈同行山者,即《己丑歲暮教學期滿將離韓返國心生依眷感賦五律一章贈諸友》:“歸家臨歲暮,夜月對開襟。海外傳師道,寰中看玉簪。春秋因時變,寂寞起寒吟。自覺邊緣化,流人亦娛心。”並作注云:“余居韓一歲,教授漢語,興味索然,乏善可陳,然臨別竟生眷懷,何也?嗚呼,昔流人放逐,見諸貶謫文字,或‘九死未悔’,或‘客舍驚心’,或如仲宣之賦日‘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或如柳州之詩云‘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悲情怨思,千古浩嘆。竊以為,古賢悲怨,乃官者‘失’官,流者‘被’流,余則不然,自放海外,執教課業,客舍寂寥,然心靈自由,私忖‘被逐’與‘自放’大相逕庭,援引時語,則‘被邊緣化’與‘自我邊緣化’,其情與感,類別霄壤。時歲暮風寒,歸心搖動,於‘載欣載奔’之際,恍若有失,因思黨國家身,工程項目,‘制度’人身,‘格式’人心,所得若何,所損若何,不勝悵惘。胡適之言‘情願不自由,也就自由了’,彼之解嘲乎?余之心境歟?”
說實在的,行了一年的山,竟然不知其為何名,當忽然領悟到將要離開它的時候,才匆忙查閱地圖,得知這一片凹凸山形謂之“上月谷”。很美的名字,也不知是不是專指我們每天所走的山道。不過在離開W大,離開首爾,離開韓國的頭一天,我與北大的張君不約而同地又想到了“上月谷”。
這一天寒風勁吹,山林蕭索,我們不僅按原計畫“冬午”健足,而且在傍晚再次來此攀登,行至谷底,驀然見月出東山之上,徘徊樹影之間,“上月”之景,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平時喧聲歡語的人,今則默默前行,順著谷底的淺溪,漸漸攀升而至巔頂…… 直到今天,我每每沿著家門口的秦淮河攀登石頭城時,仍時常想起上月谷,還有與之告別的那個夜晚,也不知為了經歷的美景,還是為了逝去的光陰,抑或飄泊的人生,有點感動,有點茫然,伴有些許美麗與惆悵。有詩讚日:
四季景觀盡眼中,攀緣曲徑逐飛鴻。
他鄉健足成追憶,上月微芒谷底風。P12-14

後記

荃灣佳麗地,學院揚清名。
際遇同心志,相逢寄遠程。
海邊談國學,月下聽濤聲。
回望人生路,溫馨半載情。
上錄五律,是我壬辰歲(2012年)由春及夏在香港珠海學院任教結束時贈同系諸友的詩作,記述了我又一次境外客座的經歷與心情。
珠海學院建址荃灣的海邊,我的客寓之所是海濱花園,白天為學生講授“國學概論”課程,夜晚漫步於月下的海濱沙灘,那伴隨潮漲潮落而時遠時近的濤聲,最易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客游之人,偏憶“客游”之事。
記得己丑歲(2009年),我應韓國外國語大學邀請,客寓海東,居教席一年,實際積時閱十月余,雖身居首爾,然遍歷其境,人物情致,時縈於心。回國後想整理舊札,保存一段人生記憶,然因雜務纏身,未克有成。
不想時逾三載,我又客座香江,閒居寓所,散蕩海濱,在月光下,在濤聲里,追憶昔時居韓舊事,隨手憶錄,於是零星編撰,成《半島之半》百篇,附詩百首,所謂聚沙為塔,集腋成裘,隨手翻檢,已蔚然可觀。
人生經歷,一年又過一年,人生記憶,一段銜接一段,敝帚尚自珍,親歷哪堪忘。客寓香江的半年,重拾了客寓海東一年的記憶;而香江客寓的經歷,又將化作一段記憶,又待何時重拾呢?
2013年1月12日記於金陵秦淮河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