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台小戲

半台小戲

半台小戲是流傳於涼州民間的一個地方戲曲品種,針對於“大戲”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種地方民間小曲戲,故稱之為“半台戲”。

作為一個劇種,半台戲以當地的傳統民歌俚曲為基本聲腔,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山陝眉戶的曲牌聲腔,另一方面逐漸引進了蘭州鼓子的行腔伴奏。半台戲的特徵十分鮮明。首先,演出陣營小,有“七緊八慢九消停”之說,意指演職人員只需七至九人。其次,劇目短小,多是生動風趣的地方戲和精煉感人的折子戲。再次,演出場地隨意,院落、廟台、堂屋、廊下均可。第四,行頭服裝輕便而簡單,以軟當先,便於打成隨手攜帶的包袱。最後,隊伍聚散靈活,半台戲的演職員多系農村民間藝人,農忙務農,農閒唱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台小戲
  • 劇目:《劉海撒金錢》、
  • 構成:器樂曲牌唱腔曲牌
  • 屬於:曲牌連綴體
特色,現狀,

特色

作為一種地方民間藝術,半台戲的音樂屬於曲牌連綴體。從構成上看,它分別有器樂曲牌、唱腔曲牌和鑼鼓經構成。從調式上看,它多由宮、徵調組成。主奏樂器為三弦,伴以其他弦索。半台戲的音樂原始古樸,風趣幽默,短小整齊,好記易唱,唱腔中沒有過大的起伏,動作中少用複雜的銅器,貼近生活的戲劇情節和富有特色的涼州方言,使其更顯古樸稚拙。
半台戲因其人員設施和服務對象的制約和引導,其劇目以傳統折子戲和風趣幽默的生活小戲為主。其風格以粗獷通俗見長,適於農村鄉野娛樂。常演的較有名的劇目有《李亞仙刺目》、《田三婆倒灶》、《兩親家打架》、《三娘教子》、《張連賣布》、《劉海撒金錢》、《小放牛》等二十餘種。由於藝人們文化素質低,表演自發而分散,除上演代代因襲、世世相傳的劇目以外,自創劇目幾乎沒有。

現狀

半台戲誕生於農村,其觀眾亦多以農民為主,後來逐漸走向城市,其觀眾面亦擴展到市民、商人,社會影響逐漸擴大。半台戲因其從業者多為半職業性質,自發性較強,隨著專業戲班的勃興,逐漸走向了衰落。它從興起到式微,經歷了近百年時光。它的升沉興衰,既是生活的呼喚,也是社會的選擇。半台戲的風雨滄桑,給予了人們豐富的啟示,即在地方民間文藝的發展過程中,應有吸收引進、為我所用的胸懷,以小為主、運作靈活的應變能力,貼近生活、著眼觀眾的藝術追求,不諱俗陋、不附風雅的品格風骨。半台戲是一份頗有份量的民間文藝遺產,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