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幽默

千金難買幽默

作品簡介

幽默不僅是情趣橫溢的高雅語言藝術,更是一個人氣質、精神、襟懷、智慧、修養的生動展現。讀此書很輕鬆,不必正襟危坐,穿行在經過兩位高手剪裁、精選並點評過的幽默百花園中,發自內心的笑聲砰然而出,那是智慧的春花在盡情地綻放,人生中所有的憂愁、晦暗甚至不幸都在笑聲中悄然遠去。人生苦短,引發陣陣笑聲並叩開心扉之門的幽默,你不得不驚嘆,奇趣無窮,魅力無窮!

如今,生活、工作節奏太快,尤其是現代信息爆炸的時代,君不見,越來越多“低頭族”,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耗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了,無數的信息垃圾無聲地張開血盆大口,貪婪地吞噬著人們的時間實際是生命,經典被無情地邊緣化了,當然包括幽默藝術的經典,過分沉迷於網路世界的人們,能夠騰出一點時間,認真地讀些經典,包括文化經典、文學經典,尤其是國人所不擅長的幽默藝術的經典。從這一視角看,此書的出版,應當有著更高層次和境界的引導乃至警示意義。

該書於2014年10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千金難買幽默》
  • 作者:林修文  謝興發
  • 類別:文學.笑話.幽默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由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開本:880×1230mm1/32
作者簡介,基本信息,作品導讀,

作者簡介

林修文:“九一八”那年出生於閩清。1950年煙花三月從三一中學參軍入伍,歷任連、師、軍文化教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55年蘇軍撤離旅大,我被調去當一名儀器偵察兵,1956年6月復退回福州,7月參加高考,錄取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語文專修科。1958年畢業分配到浦城一中任教,直至退休。1988年評上中學高級教師,1991年評上福建省先進教師,享受“5·12”幹部待遇。幾十年埋頭教書育人中,發現並培養了一批愛文的苗子,其中沈世豪、祝文善成了著名學者、專家,謝興發、余奎元、劉軍等都有文才。動口的同時偶而也動手寫點散文、雜文、詩歌、寓言之類,散見於省級報刊,當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後來實在江郎才盡,只夢筆不生花,才罷手。
出幽默一書,是在學生們的鼓勵、支持下才得以實現。我的人生宗旨是多給人快樂,此書就是見證。
謝興發:土地估價師、高級策劃師。祖籍浙江溫州,1946年正月出生於福建省浦城縣;1969年畢業於華僑大學中文系。歷任浦城縣報導組長、公社書記。建陽地區農委政研科長,體改委副主任。南平市土地局局長,統戰部副部長兼工商聯會長、企業局局長,經貿委副主任、農委副主任兼協作辦主任。南平市第一屆政協常委。曾榮獲“優秀共產黨員”、“ 全國土地管理先進工作者” 稱號。文章多次刊登在全國和省市級的報刊雜誌上。

基本信息

作 者: 林修文 謝興發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紅 玉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880×1230mm1/32
印 張: 4
版 次: 2014年10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20.00元

作品導讀

(一)什麼是幽黙
1、幽默來源:幽黙YOUMO(拼音),HUMOR(英語),本義是“體液” ,與本文無關。而幽黙一詞的廣泛運用,則要歸功於英國人文主義戲劇家瓊生。他創作的《個性互異》和《人各有癖》均以幽黙見稱。他的幽黙理論也不脛而走。林語堂先生1924年把它移入中國(見註解1),廣為採用。
2、幽默定義:那么幽默的定義是什麼?按字典上的解析是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本人認為幽黙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用出乎意料、十分有趣、令人發笑的方式來表達的一種語言現象。幽黙的語言離開特定語境,就是普通的語言,產生不了幽黙的效果,特定語境也可以叫現場。臨場產生的幽黙才是真正上乘的。“有趣可笑” 不僅是幽黙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它語言類文藝作品的共同特點。人們往往把小品、相聲、笑話、滑稽等混同為幽黙。“出乎意料” 就是老舍說的“平地起波瀾” 或叫“不按常理出牌” 。這是幽黙最顯著的特點。只有在“發愣、不解、深思後頓悟” 發出的歡笑,才是幽黙所要求的“有趣可笑” 。許多書報上、廣電里以及人們口語中出現的“幽黙” ,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幽黙。
至於上世紀30年代無聲電影中卓別林的表演和當代英國幽默大師憨豆先生的種種表演,令人捧腹噴飯,那是肢體語言的幽黙,不在本小冊子探討範圍之內。
(注1)張繼平先生說,英語單詞HUMOR譯成中文應是王國維功勞。他說王國維先生早在1906年出版《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書,音譯為“歐穆亞” ,認為它是達觀的人生態度,但未展開論述。而林語堂於1924年在《晨報》副刊上連續撰文定“幽黙” 為HUMOR的漢譯名,這是個音意為西譯的詞,其表達恰到好處。林認為“凡屬於幽黙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黙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黙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黙愈幽愈黙而愈妙” 。有人認為幽黙一詞是國產,早在屈原的《九章懷沙》中就有“ 煦兮杳杳,孔靜幽黙” 。此幽黙為幽靜無聲。這與外來詞的意譯幽黙無關。雖然後來魯迅曾認為譯法不妥,但無新譯法替代。翻譯家李青崖把幽黙譯為“語妙”; 語言學家陳望道譯成“油滑”; 唐栩侯譯為“諧穆” ,但以上這些譯法都不被世人認同,唯林語堂的譯法沿用迄今。
(二)幽黙的好處
幽黙具有神奇的魅力。它有什麼好處或作用呢?《幽黙改變你的生活》作者牧之認為,幽黙是解決人生問題最快捷,也是最不會引起後遺症的“方法” , 幽黙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利器” ,是讓你無往不勝的“工具” 。《說話的藝術》作者方州把幽黙的效用歸納為“改善人生” 、“保你健康” 、“加強合作” 、“促進親情 ” 、“助你成功” 五個方面。有人說,幽黙是精神的“按摩師” , 有調節心理功能作用;有人說,幽黙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可以縮短人際交往的距離,“有較好的人緣” 。總之,見仁見智,角度不同,歸納各異。
我以為幽黙既是一種語言現象,一種表達方式,那么語言的功用,就是表達思想感情和用於交際的。因此,幽黙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保持樂觀和快樂的心態。矛盾是絕對的,無論自己或與他人,經常處在矛盾中。生老病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困難、挫折在所難免,但是具有幽黙感的人,他的心態肯定是最好的。人在幽黙的時候,也是最佳精神狀態的時候。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排除焦慮與不安,消愁解壓,豁達樂觀,自我快樂幸福,幽黙是個好方法。老革命家任仲夷晚年疾病纏身,體質每況愈下,多次動了手術,但他用“渾身是膽” 、“無所畏俱(胃具)”、“ 一目了然”“ 目中無人(曈仁)”來代替膽切除,胃切除,雙目失明等病況,給人開朗樂觀的好印象,令人肅然起敬(例1)。93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繼勝討過飯,演過戲,當過人體摸特,人生旅途坎坷,但說話幽黙異常,樂觀快活(例85)。鄧小平這位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人,傳奇一生,三起三落,但他很幽黙。1979年訪美時,在卡特總統歡迎國宴上談笑風生,當有人對他東山再起表示興趣時,他用奧林匹克金牌加以回應,換來笑聲,心態很好(例44)。家中失竊,也算倒霉事,但美國總統羅斯福用幽黙化解了(例103)。生離死別是人生的大不幸,尤其是獨生子出了工傷事故,但美國一位黒人母親在兒子的墓碑上刻著“收工” 兩個字,再大的悲傷也可用幽黙了卻(例165)。面對自己的死亡,又怎樣保持良好的心態呢?德國劇作家費爾特,他希望死後在他墓碑上只要刻上“劇終” 兩個字(例135),這既幽黙又雋永。在人生的舞台上,無論偉人還是凡人,任何人都只是扮演不同角色而已,劇終落幕都一樣。自己沒死,別人硬說自己死了,應該很氣憤吧,但史達林幽黙地給美國駐莫斯科的記者信中用“不要打擾我在極樂世界的長眠” 回應(例106)。對於死亡,毛澤東的心態最有代表性。他跟蒙哥馬利談了五種死法都能接受,跟保健醫生吳旭君的一席話(例47),更是非常精彩,句句幽黙。
2、傳遞友善和快樂。無論是親朋、同事、還是鄰里、熟人,經常說點幽黙話,可以增進情誼,互遞快樂。1929年南開女中部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張伯苓校長,就用幽黙作臨別贈言,傳遞的不僅是笑聲,更是人生感悟和教誨(例74)。建國初,在華東野戰軍的一次集會上,大家請羅榮桓首長講話。他盛情難卻,上台說了:“同志們好!”就下台了。出乎大家意料,但卻立即換來掌聲,笑聲。有話則短,無話則免,盡在不言中(例73)。1937年斯諾第二次訪問延安,把一本寫有簽名的《西行漫記》書送給毛澤東。通常情況,或禮節慣例,當面說聲“謝謝” 就可以了,但毛澤東喜歡幽黙,寫了一張便條給對方。斯諾從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幽黙效果產生了,兩人增進了友誼,互遞了歡樂(例43)。幾年不見,北京的劉老師來廈,同事相聚,先從外表變化談起。我因釣魚,曬得很黒。我說:我是“黒領” 階層,上官是“白領” 階層,引來大家笑聲,活躍了氣氛(註解2)。
(注2)劉桂媛、上官玳是浦城一中退休老師。上官臉白,上衣也白,故聯想到白領階層。“黑領”是從“白領”推演出來。
3、促進友誼和和諧。陌生人相遇,難免生疏、冷淡、不自在。幽黙可以調和氣氛,拉近距離,變成親切。李繼勝乞討遇見一個老太,開口就說:“你這老太真有福,每年要吃幾頭豬” ,人家說是少數民族,不吃豬肉。李馬上改口說:“我說你有福就有福,你頓頓不斷羊肉燴豆腐” ,一下子消除了尷尬。1964年新華社記者錢嗣傑被調到中南海做毛澤東的專職記者。他心裡十分緊張,汪東興作了介紹,毛澤東跟他握了手。錢說:“我叫錢嗣傑。”毛主席說:“你有錢啊。我是無產階級啊。”大家哈哈大笑。錢的精神立馬就放鬆了(例46)。1936年斯諾首訪毛澤東。他第一個問題是“你曾經有過幾次婚姻?”翻譯官吳亮平把它翻譯成“你有幾個老婆?”於是毛澤東認真地回答:“我國是一夫一妻制,所以我沒有幾個老婆。”引得全場歡笑,採訪就在這輕鬆的氣氛中開始(例42)。一所著名大學請來了一位世界級的物理學教授愛因斯坦任教。行政秘書去徵詢意見。愛因斯坦除了只要求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及一些必要的筆墨紙張外,還要求一個“大號廢紙簍” ,理由是“那樣的話,我就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一位大教授的平易、謙虛、嚴謹等諸多品質感染了年青人,兩人從陌生變成親切(例8)。
(三)怎樣才能幽黙
幽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後天主觀努力積累而成的。雖然無忌的童言,客觀上也有幽黙的效果。有人甚至把兒童說成是天才幽黙家,但畢競不是主觀有意而為之。幽黙是臨場發揮、瞬間應對的巧言妙語,不象相聲、小品、笑話等文藝作品,可以事先準備腳夲,經過演練,屆時搬上檯面去表演。要想在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人際場合下,用上幽黙,必須具備以下四點:
1、良好的品質是幽黙的保證。列寧說過“幽黙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那么什麼是優美、健康的品質呢?我以為與人為善,平等待人,大公無私,寬容,禮讓,豁達,感恩,樂觀等,只有具備這些品質和心態,才能隨時用幽黙去待人處事,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快樂。反之,自私刻薄,錙銖必較,傲慢粗暴,滿口髒話,只會激化矛盾,傷人壞事。難怪有人說“只有從容,平等待人,超脫瀟灑,遊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黙。”也有人說“要陶冶情操,樂觀對待現實”, 因為幽黙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要善於體諒,要會雍容大度。總之,沒有好品質,很難保證在關鍵時刻會幽黙得起來。鄧小平赴美,在卡特總統的歡迎宴會上,不是有人哪壺不開提哪壺,專揭他大起大落的傷疤嗎?但鄧小平是多么幽黙地從容應對啊!夲集的《幽黙百花園》里許多例子都可證明。
2、知識的積累是幽黙的基礎。有人說導演馮小剛的幽黙紮根於生活的土壤。幽黙是語言中的奇葩,沒有文化的積澱、生活的累積這種土壤是綻放不出來的。幽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它必須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才能談資豐富,妙語成趣。因此要不斷從“書海中收集幽黙的浪花,從名人趣事中擷取幽黙的寶石”,從生活經歷中提煉幽黙的因素。有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的經驗,就能機智敏捷,左右逢源,應對自如。所以有人說一個人的幽黙和他的智力成正比。雖然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就幽黙,但幽黙的人,尤其上乘的幽黙,智商肯定高。因為,裝腔作勢,遲鈍笨拙,捉襟見肘,難以幽默。毛澤東是個大學問家,他博覽群書,連床鋪的一半都堆滿書,所以他特幽黙。1963年,他讀了竺可楨撰寫的《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係》專業論文,非常欣賞和高興,立即請他去中南海面談。一席幽黙的談話,沒有好的品質和科學知識,能行嗎?(例45)愛迪生在回答記者“上帝是什麼樣子”的刁鑽問題時,既幽黙友善又顯示豐富學識(例10)。一位西方記者很傲慢,以“你們國家死亡率高” 來責難一位非洲大使,但大使很機智幽黙,用“跟你們國家一樣,每人只死一次” 來回敬,令人嘆服(例104)。總之,每處幽黙都是一朶智慧之花。
3、趣味思考是幽黙的重要環節。幽黙既然要出乎意料,不按正常的規矩思路應對,就要發散思維,四面出擊,急中生智,才能出奇制勝。發散思維是為了避開老規矩、正常出牌的套路。作家賈平凹能列出禿頂人的十大好處, 這是典型的發散思維(例105)。“趣味思考” 是為了答案有趣,令人發笑。光是答案出奇,不一定有趣,那還不算幽黙。毛澤東收到斯諾的贈書,可以當面致謝或回贈禮物,或握手道謝,甚至還可以用生硬的、帶有濃重湖南口音的英語當場表示,但喜歡幽黙的毛澤東偏要寫“三塊肉餵你馬吃” 的一張紙條,讓斯諾看後一頭霧水,連打問號,只有反覆誦讀後才恍然大悟,大打感嘆號,這樣真正的幽黙才產生。只有趣味思考才產生幽黙(例43)。鄧小平應對美總統國宴上有人提起他仕途起落的問題時,按正常思考,他夲可以用“都過去了”,“ 人生難免有挫折” 或“真金不怕火煉” 諸多答案應付,但他偏選可獲奧林匹克金獎巧答,趣味橫生,滿堂皆笑。一個學生問老師關於對裸體問題的看法,老師既不迴避,又不粗暴訓斥,更不敷衍打發,而是從七個角度,辯證客觀地加以分析,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十分有趣。如果發散思維,再散一下,還可以加上一條,“精神病院裡是神經病人”( 例40)。既發散思維又趣味思考,幽黙得以產生。陳獨秀介紹他的家庭成員時,說他有一個“阿彌陀佛的大哥”, 如果不用趣味思考,就直白地說,“有一個本份、善良、不善言辭的大哥”, 那種感覺就差太多了(例82)。我有一次去上李農貿市場買菜,揀了三棵葉片翠綠、葉桿嫩白的香菜,叫鄭老闆過稱。他說“7塊錢” 。我發現其中一棵根腦太黃,想換。老闆說“這是中國最好的菜”。 我一下笑了,於是我給了一張嶄新的10元人民幣讓他找零。我說“這是世界上最新的錢了。”他也笑了。我倆哈哈一笑。這就是趣味思考產生的幽黙,否則雙方可能要爭執一番。總之。在發散思維的前提下,趣味思考是產生幽黙的重要過程和不可或缺的環節。
4、借鑑別人是產生獨特幽黙的途徑。看看別人是怎么幽黙旳,幽黙可以用什麼辦法,這是很有必要的。借鑑別人,才能產生獨具特色的幽黙。那末人家用過什麼辦法幽黙呢?辦法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的。有的很難歸納摡括。漢語的許多修辭手法都可以派上用場。我們大膽地把它歸納成以下幾種,僅供參考。
(1)、比喻
富蘭克林在朋友的追悼會上,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作比說逝去的人,只是早入席早離席而已,勸朋友不要過分悲傷(例72)。毛澤東曾把自己比作“木菩薩被扔進糞坑,然後撈出來,臭得很哪!”用於比喻當年王明路線主導下對毛澤東等一大批幹部的無情打擊。(例20)
(2)、對比
羅斯福失竊後,把全部財產與部分丶財產與生命丶自己與竊賊進行對比,從而“自慰”, 產生了幽黙。從睡覚中看貧富,就是把窮人、中產階層、富人三者對睡覺不同的說法,也可加以幽黙(例107)。陶行知《結婚證》中的誓詞,就是處處對比,大秀恩愛和愛國的情懷(例108)。龍應台的《做官見解》(例333)、魯迅的《月份牌》(例79),都在對比中閃現幽黙的光輝。
(3)、誇張
馬克·吐溫戒菸中“最容易” 與“戒了二百多次”,在對比誇張中顯得幽黙(例84)。《老舍和林語堂的幽黙》中,除了自貶身份,“小的膽大包天,要在聖人們門前賣幾句《三字經》外,還為區區五分郵資互槓,揚言要訴之於法庭,很是誇張(例109)。一次,我妻子把南瓜做成南瓜餅,在溦波爐上烤好後,叫我嘗嘗。我說只有邊上一小圈咬得動。然後我用菜刀去切,結果還是鉄硬。妻子問怎么樣,我說:“刀槍不入”。 她一下大笑起來,我也越想越好笑。這是解放初大刀會、一貫道騙人的說辭。我怎么突然會冒出“刀槍不入” 呢! (4)、 自嘲
自嘲是幽默的常見形式之一,是從理智的角度來關照自身的形象或處境,讓醜陋的苦難變得幽黙起來。美國總統林肯對於自己的醜陋相貌,經常用自嘲式的幽黙巧做文章,既不誇張,也不庸俗,是機智的表現,是同感的交流,更是情感的宣洩。當毛澤東訪蘇之行被莫斯科電報以“蘇共政治局委員都要下鄉催收糧食”為由無限期推遲時,人們以為毛澤東會生氣,不料他淡淡一笑,自嘲地說:“民以食為天,天者,大也。我毛澤東訪問當然沒有吃飯重要嘍”(例21)。《人比黃花瘦》中台灣文藝工作者凌峰在拍攝《八千里路雲和月》後,在一次即興發言中,就把自己的長相和皮膚自嘲了一番,很是幽黙(例88)。王明路線統治中央時,毛澤東受打擊,也牽連一批追隨毛澤東的幹部。毛澤東自嘲是從糞坑裡撈出來的木菩薩,臭得很,既是比喻,更是自嘲,這些可以印證了哈維. 閔徳斯說的話:“幽黙常從憤怒和絕望中產生,它本身是一種解毒劑”(見《笑與解放——幽黙心理分析》)。
(5)、 套用
胡耀邦痛斥公款吃喝風,仿李白《月下獨酌》寫了一首《頌酒歌》(例110)。任仲夷用“中無人” 成語套用在自已雙目失明上。〈炒股〉借用唐詩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炒股好辛苦。......”( 例111),《水調歌頭. 光棍篇》套用了蘇軾在中秋之夜思念6年未見面的弟弟蘇詢而寫的名篇:“美眉幾時有,把酒問室友......”( 例112)。而我自己在海邊釣魚,常常碰到遊客提出各種問題,我喜歡用“套用” 法回答,引得遊客大樂。已用過的例句如下:
大爺釣得到魚嗎?——“願者上鉤” 或“有緣千里能相會”;
釣了多久,怎么還沒釣到啊?——“漁翁之意不在魚”;
怎么蝦肉也可作魚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大爺可借用魚竿拍張相嗎?——“成人之美應該”( 男遊客);
“男女撘配,釣魚不累(女遊客)。
上述句子證明套用得好,可產生幽黙的效果。
(6)、諧音
聲音相同、相近,漢字不同或相同也會構成幽黙。《照相》中“全光” 本是攝影一個術語,古稀老人以為“全脫光”( 例6);《報數》中的“報數” 是佇列訓練中的一個項目,同學卻聽成“抱樹”( 例5),《我是他親爹》中租戶問房租費是“季付” 還是“月付”, 房東卻聽成“繼父”、“岳父”( 例11);《進士》中,老師是說韓愈25歲就“進士” 了,小明聽成“近視”( 例68);《站在床邊》中外婆問3歲小蕾,爸爸媽媽吵架時,你站在哪一邊啊?小蕾把感情上的選邊站隊,簡單地領會為當時所站的位置(例67)。C羅是葡萄牙球員,又拍過廣告。2014年世界盃上葡萄牙隊未進入16強,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說葡萄牙沒入選要怪球星C羅,因為他的名字沒取好。“C羅” 在韓語中是“不要”。 你想他自己都不要,還怪誰呢?大家都笑了。
(7)、說文解字
一般漢語文字已形成固定的解析,字典詞典都有規範。有人另有新解,就成幽黙。如“眾” 丶“媽” 字(例113)。成語“最長的腿——一步 登天”;“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例131);《 按揭》,(例25) ,<人類先有男人》(例16)< 乾隆趣解“夫” 字》(例71),《伴侶》(例136),“吃” 字解(例134)等,都在新解中產生了幽黙。
(8)、巧還法
對有些人的惡意攻擊丶辱罵,幽黙的人不會以牙還牙,而是幽黙巧妙地” 奉還”。林肯對” 笨蛋” 紙條的處理,就是巧妙奉還的典型(例80) 。在公園小道上, 一位評論家對歌德喊::” 我從來不給儍子讓路!”歌德邊說:” 而我則相反!”一邊滿臉笑容地讓道。把” 儍子” 帽子奉還給對方(例49)。
(9)、其他
很多幽黙的例子,難以概括歸類,如《最後一條》(例77),既是毛澤東在演講中最後一個問題,也可說成是手上掏了半天才剩下的最後一支煙,有人把它歸入“雙關”; 錢鐘書的《研討會》中的“....... 不...... 不.......” 句式重複五次,是否可以歸入重複(例29)。《莊奴打油詩》用了四句“半...... 半.....” 句式,細說寫歌詞的苦累,既可以歸入“打油詩”, 也可以歸入“重複” 法中去(例7)
總之,借鑑為了學習,借鑑為了創新。
我們 收集了成千個幽黙的實例,從中篩選了一百六十多例組成《幽黙百花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