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爪龍(千斤藤(旋花科番薯屬植物))

七爪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

千斤藤(旋花科番薯屬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爪龍(Ipomoea mauritiana Jacq.)是旋花科虎掌藤屬的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長達10米;根粗壯,稍肉質;莖呈圓柱形,有細棱;葉呈近圓形,掌狀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則波狀;聚傘花序腋生,苞片早落,外萼片呈長圓形,內萼片呈寬卵形,花冠為淡紅色或紅紫色,呈漏斗狀;蒴果呈卵球形,種子有絹毛,黑褐色,基部有長絹毛,易脫落。

七爪龍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南部等地區,在越南及其他熱帶地區也有分布。性喜高溫,耐乾旱,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土壤不拘但必須排水良好。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七爪龍根和葉可入藥,其味苦、性寒,有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水腫腹脹 、瘡癤、癰腫、乳瘡及瘰癧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有抑制心肌和擴張血管,抑制子宮平滑肌等作用。可栽培供觀賞。塊根還可提取澱粉,可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爪龍
  • 拉丁學名:Ipomoea mauritiana Jacq. 
  • 別名:野商陸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茄目
  • 旋花科
  • 番薯屬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L., 1759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旋花科虎掌藤屬的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具粗壯而稍肉質的根,長達10米;莖圓柱形,有細棱,無毛。葉長7-18厘米,寬7-22厘米,掌狀5-7裂,裂至中部以下但未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則波狀,頂端漸尖或銳尖,具小短尖頭,兩面無毛或葉面沿中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3-11厘米,無毛。聚傘花序腋生,各部分無毛,花序梗通常比葉長,具少花至多花;苞片早落;花梗長0.9-2.2厘米;萼片不等長,外萼片長圓形,長7-9毫米,內萼片寬卵形,長9-10毫米,頂端鈍;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5-6厘米,花冠管圓筒狀,基部變狹,冠檐開展;雄蕊花絲基部被毛;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高約1.2厘米,4室,4瓣裂。種子4,黑褐色,長約6毫米,基部被長絹毛,毛比種子長約1倍,易脫落。

生長環境

七爪龍生長於海拔280-1020米的海灘邊矮林、山地疏林或溪邊灌叢。

分布範圍

七爪龍在中國分布於台灣、廣東(東涌、南澳(張壽洲等4203)、大鵬、排牙山、葵涌(張壽洲等3411)、仙湖植物園(李沛瓊3634)、梅林、羊台山和塘朗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南部等地區,在越南及其他熱帶地區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七爪龍性喜高溫,耐乾旱,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土壤不拘但必須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七爪龍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七爪龍根和葉可入藥,其味苦、性寒,有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水腫腹脹 、瘡癤、癰腫、乳瘡及瘰癧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有抑制心肌和擴張血管,抑制子宮平滑肌等作用。
【傣藥】嘿罕囡(西傣):根、葉治水腫,便秘;外用於乳腺炎,癰瘡,淋巴結結核《滇省志》。

食用價值

七爪龍塊根還可提取澱粉,可食用。

觀賞價值

七爪龍可栽培供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