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經齋遺集 (一函二冊)

十經齋遺集 (一函二冊)

《十經齋遺集 (一函二冊)》是1990年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經齋遺集 (一函二冊)
  • 作者:沈濤
  •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
  • 定價:480.00
  • 裝幀:精裝
  • ISBN:9787805681849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具有突出價值且民族特徵鮮明、傳統技藝高度集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傳統工藝,最終形成了這種獨特文化工藝;它為後來的活字印刷術開了技術上的先河,是世界現代印刷術的最古老的技術源頭,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突出貢獻;它的實施對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換句話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即造紙術和印刷術與它直接相關,這在中國其他傳統工藝中是罕見的。相關專家介紹,在七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剪紙、漆器、評話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區域限制。但雕版印刷術則是唯一一個沒有區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的文化形態,它的影響甚至傳及海外。作為一種民族遺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一個文化企業能收存如此數量的木版,其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在北京市屬的單位中是唯一的,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對這批珍稀的古書木版進行發掘和整理,是中國書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傳統文化發掘的重要工程。
為此,中國書店將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扶持和幫助下,陸續對所收藏的木版進行系統的整理,以《中國書店藏版古籍叢刊》的名義刊行,為學術研究、古籍文獻整理做出積極的貢獻,也為線裝古籍的收藏提供一部珍稀的版本。

內容簡介

《十經齋遺集》,七卷,包括《柴辟亭詩二集》、《十經齋文二集》、《九曲漁莊詞》、《柴辟亭讀書記》、《易音補遺》和《絳雲樓印拓本題辭》。十經齋,為沈濤所居室名。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録》卷八云:“段玉裁以廿一經自名其室,而沈濤乃有取於《南史》周續之五經五緯之言,名所居曰‘十經齋’。”梅曾亮《十經齋文集序》言:“其治經守師說,雖本於段茂堂大令,而義有獨得,旁證曲暢,務扶持其說於不可易,而不為苟同。至他詩文,其音雅,其氣疏,其情詞蕭瑟而兀傲,於齊梁下之作者意不屑也。”
沈濤著述頗豐,著作有《十經齋文集》四卷、《柴辟亭詩集》四卷、《匏廬詩話》三卷、《交翠軒筆談》四卷、《銅熨斗齋隨筆》八卷、《說文古本考》十四卷、《常山貞石志》二十四卷、《論語孔注辨訛》二卷,《洛州倡和詞》、《瑟榭叢談》等並傳於世。以上各書均有道光刻本,但傳本皆稀,原本難得一見。
《十經齋遺集》由周叔弢一九三六年七月刊印,封面刊記曰:“丙子歲七月建德周氏刊。”周叔弢的摯友勞健(字篤文)為浙江相鄉人,勞氏與嘉興沈氏有姻親關係,勞氏發願刊刻沈氏遺著,以廣流傳。周叔弢出於對老友的友誼之情,乃出資刊刻了這部《十經齋遺集》。集中所收均為未刊稿本,此刻當為第一次刊布。
周叔弢先生為我國著名民族實業家,也是古籍文物收藏大家。他對古書版本的收藏著重於宋元刻本和精鈔、精校本。同時對古書的刊刻、紙墨、題跋、裝幀等也頗為講究,曾提出“版刻字型好、紙墨印刷好、題識好、收藏印記好、裝潢好”等鑑賞古書“五好”標準。也正是由於周叔弢深知古書真諦,他之印書,不僅重其內容,也注重書的外觀形式。而《十經齋遺集》又是摯友所託請,自然在刊刻之時竭力講求書之品相出眾。周叔弢所刊刻的《十經齋遺集》版心差小,書品寬大,宋體字方嚴整飭,毫無清代晚期方塊字的板滯之感,捧書即令人賞心悅目。封面還題“彌甥勞健恭校署耑”。今據原初刻版重新整理刷印,為古籍研究和古書收藏提供一部珍貴傳世刊本。

作者簡介

沈濤(約一七九二—一八五五年),原名爾政,字西雍,號匏廬,浙江嘉興人。清嘉慶十五年(一八一〇年)舉人,曾任如皋知縣、正定府知府等職,後轉任江西道員,署鹽法、糧儲兩道。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授福建興泉永道員。未到任,改發江蘇,病歿泰州。沈濤幼有神童之稱,曾從文字學家段玉裁游,生平學尚考訂,兼嗜金石,著述精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