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顛沛一頑童

十年顛沛一頑童

《十年顛沛一頑童》是王正方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首次出版於2018年11月。

《十年顛沛一頑童》是王正方長篇非虛構作品的第一卷。王正方懷鄉執筆再現童年影像,書寫顛沛歲月軍官家庭的生活細節。大地山河丹心白髮,滄桑歸來調笑如昔。文字自然、質樸、親切,娓娓道來,毫無雕飾,卻最切近生活肌理,瞬間擊中人心。童心諧趣書寫家國歷史,以小見大可與齊邦媛的《巨流河》作比,雖不似其深刻、厚重,但卻更有趣味、更日常化。對親情的描寫同樣令人動容,且有《平如美棠》的清新和平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年顛沛一頑童
  • 作者:王正方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非虛構作品
  • 首版時間:2018年11月
  • 字數:13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十年顛沛一頑童》是王正方的首部非虛構長篇。他再現童年影像,書寫顛沛歲月軍官家庭的生活細節,王正方的寫作中語涉那個大的歷史時期中的家國歷史,但敘述的主線仍舊是個人的經歷與關注點。以“在鵝湖長大”“輾轉到上饒”“北平生活”“遠赴台灣”等將個人經歷分為幾段。

作品目錄

在鵝湖長大
輾轉到上饒
回家的路上走了一年
克寧奶粉
獨坐危牆上
爸爸是我們的打虎武松
用心聽就學得好
學唱戲·我乖了嘛!
鵝湖山下
大公雞啄小雞雞·“雞捏我爹”
孫學長
我們到南城去
鬼子兵打過來了
浙贛戰役考
一拐一拐地領著學生跑步
同學們,你們要給我發明個“電子彈”
順流而下歸故里
西湖邊上讀小小說
小妹兒丟了·大表姐來了·野阿姨醉了
很多親戚,還有五個姐姐
北平生活
遠赴台灣
附錄
銅尺打手心,熱辣辣的疼
逃學的下場
左鄰右舍
看病·休學·香草冰淇凌
到柜上去
去大媽家吃餃子
從東搬到西,上了最好的學校
月下舞刀
母親說
辦牆報·狗咬屁股
孔傻子·劉喋喋·臉面上見高低
我考第十八名·魏伯伯天天來
美信輪之旅
我的父子關係
朱大哥生我的氣了

創作背景

關於《十年顛沛一頑童》的寫作緣起,王正方談道,寫作這本書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希望得到哥哥的肯定。另外,他坦言自己年紀大了,許多童年的親人、同學、好朋友也一個個陸續走到了人生盡頭,忽然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必要把那個時代的許許多多的事情寫出來。他表示,“不是說我們那個時代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一個個普通的人,只是這么多年經歷過那么多的世事變遷,我們作為時代過程裡面的一份子,一個小小的公民、旁觀者,或者說不是那些很重要的大人物,我們感受過的、我們經歷過的,我覺得也很重要。”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十年顛沛一頑童》這部作品以兒童視角描述了抗戰期間及1949年以前中國知識分子的真實生活狀態,文字自然質樸親切,娓娓道來,毫無雕飾,卻切近生活肌理,瞬間切入人心。幾句描寫的細節便可真切感受當年生活的真實原貌和質感;貌似不經意的寥寥數語,人物音容笑貌已躍然紙上;仿佛隨手拈來的生活細節卻能植入人心,久久難忘。既有妙趣橫生的童年趣事,又有舊人不在、往事如煙的憂傷感懷,筆調輕鬆詼諧,亦莊亦諧,每一處細節都非常生動、獨特、有趣,細細品味又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等,意蘊無窮。
王正方是一個有著頑強的歷史記憶力和極好敘述能力的人,他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小的細節,這些細節鮮活地存在於大歷史的褶皺里,他自己寫的是“十年顛沛一頑童”,但裡面充斥著大量有價值的歷史信息。《十年顛沛一頑童》是一部非虛構長篇,寫的都是真實的歷史和生活,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每一個故事都無比吸引人,作品的布局也非常巧妙,尤其是每一章的後記中用簡短的語言把人物情況介紹清楚,對於讀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

作品評價

說起來我看回憶錄不算少,但是像這樣來寫一本回憶錄的,應該是我看到的唯一一本,從文字中你能感覺到王正方先生這個人很“真”,很幽默,也很放得開。看這本書你不會覺得累,你會很有興趣地一篇一篇把它讀下去。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光是認識了王先生這個人,還認識了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兄弟姐妹和他的很多同學,他有時候用一個細節就可以把人物寫得鮮活生動。(作家解璽璋評)
《十年顛沛一頑童》通篇不聞悲嘆,不露憤慨,不見苦相,從頭到尾都是孩子氣的話語和心境。而正是這些平實的、關注到點滴細節的回憶才更能拼湊出真實的歷史。(評論家陳丹青評)

出版信息

2018年11月,《十年顛沛一頑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十年顛沛一頑童》
2018年11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853-2

作者簡介

王正方於1938年出生在湖南長沙,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舉家逃難各地,抗戰勝利後定居北京,後隨父遷往台灣生活,現定居美國。王正方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後赴美留學,在賓夕凡尼亞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過工程師、研究員、大學教授等職位。他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自幼受到濃厚的人文氣氛的浸染,即使在戰亂煙火中仍有良好的社會資源、教育環境,在父親的影響下得到多種樣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這些都滋養著他的戲劇能力與天分,也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這使得他在不惑之年毅然辭去了大學教職,一頭栽進了電影圈。1983年他擔任主角,出演港片《半邊人》。他的電影才華,在1986年他身兼編、導、演三職的電影《北京故事》(AGreatWall)中得到充分展現,影片成為該年度特別片種(非好萊塢製作)賣座前五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