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花-牡丹,落葉小灌木。老枝幹灰褐色,多縱裂駁紋;新枝光滑,綠色。牡丹不僅品種多而且花型也十分豐富,有的花朵形似花花事菊花;有的狀如盤托桂芯可腰系金帶;有的貌如鳳冠或繡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牡丹
- 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 別稱: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 二名法:Paeoniasuffruticos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亞科:芍藥亞科
- 屬:芍藥屬
- 種:牡丹
花名介紹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十大名花-牡丹 英文名:Subshrubbypeony
拉丁名:Paeonia Suffruticosa
科名:、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栽培要點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鏽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觀賞價值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讚不己。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裡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中國的牡丹繭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還以中國牡丹的人工栽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世界各國人民也非常珍愛牡丹,在八世紀,中國牡丹傳入日本,1330年傳入法國,1656年傳入荷蘭,1820年進入美國,至今已有20多個國家栽培中國牡丹。牡丹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自此便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號。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特殊氣節相吻合。明朝時,山東曹州(蒲澤)的牡丹又盛極一時,而博得“牡丹之鄉”的美譽。
牡丹的套用
牡丹主要產地
2: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之美稱,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
3:安徽銅陵
4: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5:陝西漢中,有牡丹園
藥用價值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 發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於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鬱火 而致的發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不調,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丹梔逍遙散”。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鬱積熱症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症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後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 瘕積聚的常用藥物。 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於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製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如山東菏澤制式廠生產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曹州粉丹皮。該藥為6g重的小密丸。因其整個配方選用“道地”藥材,以優質棗花蜂蜜為輔料,丸藥質好,對腎陰虧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等症療效顯著。該廠又在本方的基礎睛,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工出“杞菊地黃丸”。主治因腎陰虛而導致的眼花岐視,或枯澀疼痛等症狀,是中老年眼疾患者的理想藥物。 山東菏澤健民中藥廠生產的濃縮“咽炎片”,方劑中加丹皮以取其清熱瀉火之效,輔佐玄參、板蘭根增強滋陰解毒作用。該藥具有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功能,用於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癢、咽乾、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牡丹詩歌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閒共說相思。
十大名花-牡丹 牡 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繡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丹:圓滿、濃情、富貴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牡丹傳說
“劉師閣”的傳說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 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 這裡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 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 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 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 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 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裡親手種 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 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 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 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 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 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 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 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 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 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 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萬卷書”的傳說 : 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 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 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 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 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 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 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 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 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 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裡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 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 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 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 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 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 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 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 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 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 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