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圩,解放前形成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圩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Shísìxū
十四圩,解放前形成後得名的地名。
十四圩,解放前形成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當地居民第十四處耕圩的土地,故名十四圩。歷史沿革1958年設立大隊後消失。1...
十四圩埭 十四圩埭是設立於解放前的地名。地名含義 圩的序數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後消亡。
湘豐圩 湘豐圩,約定俗成,民眾慣用,歷代志書記載。地名含義 民國19年(1930年),由南通人張秉鈞圍墾。此圩以寓托思想感情的詞命名。歷史沿革 民國19年(1930年),由南通人張秉鈞圍墾。原屬泗興村4組、5組、10組,現屬建農村第十四、十五、二十村民小組。
十三圩 十三圩是為登瀛案中第13隻圩塘,故名十三圩的地名。地名來歷 民國20年(1931年)由鄔、陳兩家合圍,得田0.08平方千米。為登瀛案中第13隻圩塘,故名十三圩。原屬於萬亨村,現位於登瀛村萬亨片十四組。歷史沿革 原屬於萬亨村,現位於登瀛村萬亨片十四組。
甲戌中圩 甲戌中圩,約定俗成,民眾慣用,歷代志書記載。地名含義 此年為甲戌年,故名甲戌中圩。歷史沿革 民國23年(1934年),由錦豐人楊在山(楊老二)圍墾。原屬民樂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四等7個村民小組。現屬南豐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四村民小組。該圩於1993年消亡。
瑞豐圩 瑞豐圩,193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民國19年(1930年),由南通人張秉鈞圍墾。此圩以寓托思想感情的詞命名。意為瑞雪兆豐年。歷史沿革 民國19年(1930年),由南通人張秉鈞圍墾。原屬泗興村4組、5組、10組,現屬建農村第十四、十五、二十村民小組。
慶安三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慶安”兩字來源於圍墾“慶安頭圩”時,中途曾圩岸倒塌出缺口,後全力填補好缺口,圩田圍成,平安無事,為歡慶平安,取名“慶安頭圩”。並按圍田先後分慶安頭圩、慶安二圩、慶安三圩,村同圩名。歷史沿革 原屬老海壩村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四個村民小...
圩岸十四組 1983年命名為圩岸十四組。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點位於圩岸十四組,而得名。歷史沿革 2006年,圩岸村和甜水村合併為甜水村。
清塘圩(QīngtángXū) 歷史地名,在白坭鎮南水珠坑,西距南海縣大仙崗2.5公里。因為是三水縣清塘人先在此建圩,故名。圩上有商店30餘家。逢三、六、九日為圩期,南海縣的村民多來趕集,農副產品交易頗旺盛。清光緒十四年(1888),金竹村民陸乾在圩場擺賣芋頭,與南海縣大仙崗人爭占地盤,結果引來了金竹與...
甲戍中圩 甲戍中圩,約定俗成,民眾慣用,歷代志書記載。地名含義 此年為甲戌年,故名甲戌中圩。歷史沿革 民國23年(1934年),由錦豐人楊在山(楊老二)圍墾。原屬民樂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四等7個村民小組。現屬南豐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四村民小組。該圩於1993年消亡。
夾漕四圩 夾漕四圩,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因圩內有方姓大戶,習稱方家圩。歷史沿革 原屬建設村北片十二、十四組,現屬建設村片第十二、十四村民小組。
黃盪圩 黃盪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埭所處的圩以往常常受澇災,被人們稱作“汪盪圩”,埭名也就隨之叫上了。歷史沿革 土改時,屬德積鄉三村。1983年前,稱六大隊第十四生產隊,之後稱德積村第十四村民小組。
永盛中圩 永盛中圩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錢昌時經辦圍成,得田0.2133平方千米的地名。地名含義 圩名取永久茂盛意。歷史沿革 原屬三興鎮民港村第七、十四兩個村民小組和村民委員會,因2004年3月行政村合併,現屬樂楊村民港片第七、十四村民小組。2003年3月屬錦豐鎮民港村。2004年3月屬錦豐鎮樂楊村。
對於小口圩的“普福橋”,刊於民國時期的《盛湖志》十四卷本記載:“普福橋,跨小口圩、具字兩圩,今在。”清末民初的普福橋在清初又名“小口橋”,刊於乾隆三十七年的《盛湖志》二卷本載“小口橋:此橋下即中山古塋,至今仲氏子姓祭祀不絕。”...目瀾洲 目瀾洲建於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名骨池庵。元...
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曆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
羅平是革命老鎮。羅平沙頭橫垌村曾是東江游擊隊十四團駐地,考古學家在橫垌虎頭山挖掘出戰國期的軍事用品。行政區劃 2014年,羅平鎮轄山田村、古蓮沖村、古勇村、望天村、羅周圍村、圍頭村、雙蓮村、竹圍村、泗盆村、新村村、榃陽村、平垌村、牛路村、烏龍村、沙頭村、營下村、塘屋村、新光村、榃東村、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