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錘是一種以繩索一端系住錘體,另一端握於手中,用力向目標拋擊的暗藏武器,現屬軟兵器類。
又名飛鎚、飛錘、流星鎚。流星錘是由遠古狩獵工具“流星索”發展而來的,後作為兵器用於戰鬥。戰國時代水陸攻戰圖上就有雙手施放流星,以襲擊敵人的形象。清代民間跑江湖賣藝人,常使用流星錘“打場子”。流星錘不僅能纏住對方,還可以打擊對方。四川民間流行著一首歌謠:“流星、流星,專打鼻子,不打眼睛”。
流星錘分錘體,軟索,把手三部分。錘頭各異,有渾圓頭、瓜形、梭形。錘身大如飯碗,重量依用者體力而定,一般為4至5斤。錘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蠶絲、人發、鹿脊筋絲編成的軟索繫於鐵環,粗如手指,長800厘米有餘。運動方法有纏、拋、掄、掃等,演練時可以巧妙地把繩纏繞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後抖手放開,拋擊出去。
流星錘分錘體,軟索,把手三部分。錘頭各異,有渾圓頭、瓜形、梭形。錘身大如飯碗,重量依用者體力而定,一般為4至5斤。錘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蠶絲、人發、鹿脊筋絲編成的軟索繫於鐵環,粗如手指,長800厘米有餘。運動方法有纏、拋、掄、掃等,演練時可以巧妙地把繩纏繞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後抖手放開,拋擊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