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1792年10月(清
乾隆五十七年),
廓爾喀投誠,進表納貢,清高宗以軍功完善,於十月初三作《御製十全》一篇,以志武功十告,並令翻寫漢、藏、蒙古、滿四種文字,建蓋碑亭,以昭武功而垂久遠。
作品賞析
御文體現了乾隆帝在廓爾喀投誠之際志得意滿、文過飾非、諱敗揚勝的真實形象。
“十全”不全
十次用兵並非每次皆勝,所謂“十全武功”,實際是功不滿十,一征金川,見難收兵。緬甸之役,將軍、一等公
明瑞敗死小猛育,經略大學士
傅恆受挫老官屯,被迫允和,匆忙後撤。出征安南,統帥
孫士毅狼狽逃歸,提督戰死,全軍潰敗。初征廓爾喀,雙方既未正式交鋒,欽差大臣巴忠還附和藏區噶布倫之議,喪權納幣贖地,不能算為凱旋迴朝。
勝中有敗
以取勝之六大武功而言,也不是所向無敵勢如破竹,而且還曾遭受重大挫折。征準部,定北將軍班第喪命於烏蘭庫圖勒;定回疆,定邊將軍兆惠被困黑水營;二“掃金川”,定邊將軍、大學士溫福中槍而死,清軍潰敗於木果木;“靖台灣”,參贊大臣、一等義勇伯被圍於諸羅,險至身亡城毀,將軍常青龜縮於郡城;二征廓爾喀,七戰七捷之後,大將軍、大學士、一等公福康安差點死於敵軍刀下,清軍“死傷甚眾”。
敵弱我強,機遇良好
“十全武功”之戰敗者,多是弱於清朝。大、小金川人戶不過三萬,準噶爾汗噶爾丹等雖曾威震西北數十年,但到了乾隆十幾年時,紛爭內亂,新汗達瓦齊昏庸貪杯,阿睦爾撒納又德不服眾,一盤散沙,回部大、小和卓更是無能,林爽文、莊大田士卒僅只三四萬,不是擁有億萬臣民之“天皇帝”的對手。緬甸、安南、廓爾喀之王雖系創業之主,但僻處邊遠,又不願與清朝長期對立,積極爭取朝貢通商停戰修好,為乾隆帝敗而後“勝”提供了條件,否則,這些“武功”也是難以取得的。
軍威不壯
清朝入主中原一百多年,八旗勁旅坐享厚祿,養尊處優,絕大多數都變成了不文不武、貪生怕死、畏敵怯戰的紈絝子弟。八旗士卒積久疲弱,不敢言戰,十大征戰中,清軍主要由綠營、土兵組成,滿兵僅占少數,而且還多系東北滿兵和索倫兵。這樣的將帥和士卒,其戰鬥力之弱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二征金川,以十萬之兵對付二三萬“番人”,還打了五年,用銀七千萬兩,這種武功的確是來之不易。
作者介紹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
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
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
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
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
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廟號"
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
清東陵-
裕陵。在位期間編纂的《
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是中國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巨著,對保存古代典籍、傳播歷史文化、推動學術研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