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述,病機病理,經脈症候,
概念簡述
十二經脈病候( syndromes of twelve meridians ),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手陽明、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十二條經脈及其所屬臟腑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時出現的證候。十二經外絡於肢節,內屬於腑臟,故經絡病變,可以影響所屬絡的內臟,內臟有病也可影響其有關經絡,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十二經脈的病候,詳載於《靈樞·經脈》篇中,分為“是動病”和“所生病”二個部分。有關“是動”、“所生病”的意義,在上篇《有關十二經脈病候中“是動、所生病”的探討》中已詳細討論。其中所載的各項具體病症及其發病原理,目前各論述經絡的專文或專著很少談論,致使學者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病機病理
《素問·調經論》中指出:“夫十二經脈皆生其病……經脈之病,皆有虛實”,還說:“經絡支節,各生虛實”,“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說明經絡的病候除了經絡本身的虛實變化外,必然累及四肢百骸、皮肉筋骨、五官七竅、臟腑器官等等,從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經絡是運行氣血的,所以不論經絡的脈氣變動或是其所生之病,其結果必然影響氣血的運行,從而出現虛實的病理變化。經絡的實證,多由經脈之中為某種致病因素所激惹或壅阻導致氣血運行不能通暢,即所謂經氣壅滯。例如:外感六淫之邪,襲人經絡;內因七情之郁,氣滯脈閉;或者風痰人絡、瘀血凝阻,以及經氣厥逆等,皆可影響氣血的暢通,發生各種經絡實證的病態。經絡的虛證,多為經氣虛陷,氣血不足而成。其原因有:由某一臟腑和經脈本身的元氣不足,陽氣虛陷而致;也可因全身性的氣血不足,陽氣虛弱而引起。經絡的虛實病理變化,如為單純的經絡病,在實證時沿經脈所過處會出現腫或痛的症狀,就是所謂“血傷為腫”、“氣傷為痛”;如果邪壅化熱,還兼有灼熱的現象。虛證由於氣血不足,濡潤不周,往往會出現局部不仁不用,甚至枯痿的症狀。這就是因為營衛衰枯,“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但是,在臨床上有時虛證也可由實證轉化而來,如痹久成痿,常見筋肉削瘦,肢體痿廢,就是此例。
經絡中陰陽二氣也可有偏亢或偏衰的病理變化。陽亢的結果,沿經絡所過處就會發熱;陰盛而陽衰,則經絡分布所及處會感覺僵硬發冷,甚或寒慄。陽虛而水濕之氣失於布化,則又會發生冷腫的現象。
由於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所以經絡的病候,實際上離不開臟腑器官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功能變異的症狀。同時,由於經絡的分布錯綜複雜,有的聯絡一髒一腑,有的聯絡數髒數腑,有的經絡交會關係少,有的經絡交會關係多,加之臟腑經絡之間陰陽表里、生克制化等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影響,故十二經脈的病候,實際上是多臟腑器官病變的證候群,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在辨證時必須作具體的分析。
此外,有些證候雖然相同,但由於隸屬的經脈不同,病理傳變的結果也不相同,臨床上必須加以辨析。例如膀胱經病可有腰痛,肝經病也見有腰痛,雖屬同一腰痛的症狀,但膀胱經的腰痛因由脈氣厥逆,氣血不通,脈道壅塞而致,屬實證,所以疼痛如折斷腰脊,不能轉側;而肝經的腰痛,則為肝病不能淫氣於筋,腰部的筋肉,缺少陽氣溫養,故而拘急板滯,不能俯仰,有論著如“張弓弩弦”的樣子。再如肺經和腎經同有喘證,可是肺經的喘乃是經氣厥逆,肺氣壅阻而成,所以其症是“膨膨喘滿”;而腎經的喘則是腎虛不能納攝肺氣而致,故多為逆氣而喘。臨床上必結合臟腑的特性和病理關係,全面考慮,細加研究。
經脈症候
一、肺手太陰之脈病候: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
二、大腸手陽明之脈病候: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仇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三、胃足陽明之脈病候: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仇衄,口渦,唇疹,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
四、脾足太陰之脈病候: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脹,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怏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重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絡,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皆縱。
五、心手少陰之脈病候:噫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
六、小腸手太陽之脈病候:是動則病,噫痛,頸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七、膀胱足太陽之脈病候: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仇衄,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小指不用。
八、腎足少陰之脈病候: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慌慌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噫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九、心包手厥陰之脈病候: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十、三焦手少陽之脈病候:是動則病,耳聾,渾渾潡潡,噫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一、膽足少陽之脈病候: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二、肝足厥陰之脈病候: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潰疝,婦人少婦脹,甚則噫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弱,閉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