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瘟王

從大陸漂到台灣的王船以「五府千歲」與「十二瘟王」為兩大主流,雖然他們同為瘟王,卻各有不同的時空背景,如今五府千歲在台灣各處廟宇、村落已成地方常駐守護神,十二瘟王仍保有神秘身份,僅在王船祭典期間塑其金身,接受朝禮祭拜,醮後即隨王船火化,蘇厝長興宮則以祭祀十二瘟王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瘟王
  • 外文名:Twelve king of plague 
  • 地點:台灣
  • 時間:王船祭奠
  • 方式:重塑金身,接受祭拜,火化
簡介,坐船來的千歲爺,醮典中的巡按官及五主會,

簡介

大陸沿海地區施放王船的範圍極廣,各地祭祀的神祇亦有所差異,況且在王爺信仰中,有關王爺的定義並無標準可循,因此坐船來到台灣的王爺也就各有差異,各隨因緣。
長興宮對於值年千歲的推算,另有不同之方式。金身為當年與前兩年的值年王爺,在參與醮典,共享法筵,接受信眾參拜、謝恩之後,隨同王船火化,送回天曹。
長興宮應是最為正統的「瘟王廟」。一般廟宇內殿就是供奉主神的地方,幾乎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神像。可是長興宮的內殿卻極為簡潔,在浮雕龍壁前的神案上,擺著三張古雅的太師椅,椅上各立著一支金光閃耀的「王令」,代表千歲爺無上的神威。王令上也只有十二瘟王的總稱,沒有個別姓氏,因此每支長興宮的王令都具有十二位瘟王爺的無上神威。

坐船來的千歲爺

康熙18年(西元1679年)3月間,一個夜晚,涼風徐徐,萬籟俱寂,台江埔地上傳來一陣悠揚的樂聲;翌日清晨,蘇厝甲的村民相偕前往一探究竟,見有一船滯留河濱,眾人手持清香跪拜,船終於靠岸。村民登船探望,發現船艙內插著12支綢制令旗,上面寫著「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即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12府千歲。

醮典中的巡按官及五主會

宮的主委「開杯」後開始杯選,最後,角逐出最多「聖杯」的人士,便是該科的瘟王醮典巡按官;其次依杯數多寡分別為主會首、副會首、協會首、都會首、贊會首。
西元1772年清朝乾隆33年,長興宮舉行第一次建醮「十二瘟王祭」,有瘟王醮就有王船,當時全台第一艘王船從安定鄉蘇厝長興宮航向天際,當地耆老接龍見證醮典盛事,並寫下道教史實重要的一頁。根據廟方表示,早期王船製作主要材料是竹子,以後改採木料之後,大大提高了王船的堅固及美觀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