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處戰功,是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為激勵士氣,表彰建炎南渡以來顯著的戰功。
除紹興十年(1140)已表彰的明州、大儀鎮、和尚原與仙人關四役外,又補入順昌之戰與紹興末的唐島、皂角林、胥浦橋、採石、蔡州、茨湖、確山、海州八役,定為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
十三處戰功多為小勝,有些實際上是敗仗,而岳家軍郾城之戰、潁昌之戰等均未列入。
十三處戰功,是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為激勵士氣,表彰建炎南渡以來顯著的戰功。
中興十三處戰功歷史追述 編輯 其中,卷十九邊防一(總第507條)記述了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南宋朝廷評定的所謂“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
十三處戰功,是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為激勵士氣,表彰建炎南渡以來顯著的戰功。...... 十三處戰功,是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為激勵士氣,表彰建炎南渡以來顯著...
順昌之戰阻遏了金軍南侵的矛頭,穩定了局勢,被列入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楊汝翼後曾撰《順昌戰勝破賊錄》。劉錡以功建節,授武泰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
大儀鎮之捷,是南宋所謂“十三處戰功”之一。當時有人認為這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10] 此役雖為“小勝”,且金軍隨後的北還,也主要是因為金太宗病重、金國...
南宋則將明州的“小捷”,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軍勢稍張矣...
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九月,在宋金戰爭中,宋軍在大儀鎮(今江蘇揚州西北)地區,擊敗金與偽齊聯軍的一次伏擊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岳飛收復襄陽...
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在川陝之戰中,宋軍與金軍在仙人關(今甘肅徽縣東南)進行的一次要隘攻防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
大儀鎮之戰:南宋紹興四年(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農曆十月,在宋金戰爭中,宋軍在大儀鎮(今江蘇揚州西北)地區,擊敗金與偽齊聯軍的一次伏擊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