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一孔新笛
- 設計製作:張燮林
- 時間:1930年
- 又稱作:十一孔笛
介紹含義,使用與音色,音樂中的套用,保養與調試,
介紹含義
使用與音色
新笛與傳統中國笛最大的差異,是在原本的六個按孔之外增加了五個,而相較於八孔的簫(有右手小指孔及左手拇指孔)則是增加了三個,包括增加了右手拇指孔、左手小指孔以及使左手食指必須同時兼顧二個孔。增加孔的目的,在於試圖解決傳統笛簫半音音準不易控制,造成轉調不便的缺點。藉由十一個孔的設計,能夠完整吹出八度音中任何一個半音,而轉調時可因調性不同,讓不同的手指固定按住孔,即可達成轉調的目的,省去傳統笛子轉調常必須換樂器的情形。
音樂中的套用
在近現代出現的國樂團中,新笛扮演了笛類樂器中,中低音域的角色,與交響樂團中的長笛有類似的作用,大約有半數以上的國樂合奏曲中有新笛的配置。但音新笛的樂器較不普及,且指法不好按,且音量也常不足,因此也經常用音域音色都較類似的大笛、簫,或直接以長笛來取代,亦有以曲笛在膜孔上貼膠帶以模仿其音色來代替新笛的。
新笛除了在合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之外,本身亦有少數獨奏曲,但因為其指法不便、音色變化也較少的缺點,在表現力上不如大笛和簫,而其主要優點的半音階,則較適於演奏西方風格的樂曲,但相較於西洋長笛的較寬的音域和較佳的共鳴音色,又遠遠不如,這使得新笛在獨奏藝術的發展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保養與調試
對於一個笛子發燒友來說,沒有比擁有一枝或數枝稱心如意的精品笛子更快樂的事了!一個比較在行的笛者能慢慢的改善一個新笛子;但如果你保養或調試不當,或許反而會最終遺憾的傷害她! 擁有一枝自己認為還過的去的笛子,先要給它安個”家”。比較好的做法是:接銅的笛子最好不要拔開存放(銅套只需每天轉動數次以保持鬆緊適度即可),並給它配置一個長度相當的硬質笛盒以很好地保護。當然放在笛箱內也是不錯的選擇。如你只將笛子裸露放置於笛包內,一是笛膜容易受損,二是雨天遇水長期接觸笛包,包內不免受潮,笛身化學漆將有可能受蝕。外表和內在,形式和內容是結合在一起的。理論上,外表的任何變動都會影響到笛子的音色(只是幅度大小而己),或許還會影響到音準。新笛子吹一段時間後,慢慢你就會對它了解的多了。就好比一個新車,開過一段時間熟悉了,你才能給車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吹過一段時間後,這時我們看看,笛子的音量如何?也就是它的物理共振性如何?再和標準音比比,高了?低了?一般以春秋22度左右對比,冬天室外偏低一些正常,夏天可將銅套稍拔出一點再比;再看看各孔大小如何,是否偏小?最後吹吹熟悉的曲子,或使用校音儀器,考察相對音準有沒有明顯不準之處。這些方面結合材料優劣加上吹奏者功力和笛膜好壞基本決定了笛子音色。對一個新笛子了解越透徹越好。
首先準備一把專用的調音小刀,要求是,刀柄圓,長度適中,刀身稍短要窄,便於精確運刀。刀鋒一定要快。修孔的原則是,如果整體孔的大小符合要求,則修飾內部。
將相同位置的吹孔放大,整體音高將提高。吹孔內適當的斜度更利於笛子音色音量的發揮。橢圓略見方的吹孔形狀最適於進氣。笛塞的位置會少量影響整個笛子的八度(明暗度)。如果你有心將笛塞緻密性和表面光滑度一步改善,會更有利於氣波的反射。
膜孔的長度和寬度約為吹孔的50-70%左右,面積約為吹孔的25-50%左右。膜孔也可以有合適的斜度,這對音色音量的發揮也有幫助。膜孔周邊要光滑,以利於笛膜的良好振動。
指孔和筒音孔的大小介於吹孔和膜孔之間,我們可以側重於考察音準的角度來調試。控制音準是專業製作音準中最難也是最具技術含量的環節。笛子常見的調試中,每個音孔都有可能成為主音。因此,對一個好笛子來說,每個音孔的音準要求都很嚴格。具體到個人,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對新笛子進行調試,關鍵是不斷積累對音準的判斷!由於從低音到高音運氣力度各不相同,因此,用耳辨音比僅使用校音儀器更能把握相對音準。注意前述修孔原則,如果孔大小合適,音又偏低,那么只能在孔內部作文章了!在者,如果某個音孔特別偏高,可以使用蜂蠟或礦蠟進行封補。
後出音孔的大小基本等同於指孔。由於它離筒音孔最 近,故影響筒音孔多一些。它的位置不當也能使高音和超高音發聲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