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是南京大學下屬科研機構,本著以"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解決國家急需、爭創世界先進"的原則開展工作。圍繞持久性污染物的遷移規律與無害化原理、顆粒形成機制與界面理化過程、區域複合污染的健康和生態效應等重點方向,展開協同創新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
- 主管部門:南京大學
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是南京大學下屬科研機構,本著以"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解決國家急需、爭創世界先進"的原則開展工作。圍繞持久性污染物的遷移規律與無害化原理、顆粒形成機制與界面理化過程、區域複合污染的健康和生態效應等重點方向,展開協同創新研究。
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是南京大學下屬科研機構,本著以"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解決國家急需、爭創世界先進"的原則開展工作。圍繞持久性污染物的遷移規律與無害化原理、顆粒形成機制與界面理化過程、區域複合污染的健康和生...
江蘇省區域現代農業與環境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於2013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培育建設的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3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立項為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本中心緊密圍繞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國家戰略,面向洪澤湖區域現代農業發展與湖泊環境保護的地方需求,在“環洪澤湖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
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發展規劃 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以下簡稱“2011計畫”)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支撐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更加緊密結合的重要抓手。為了進一步加強巨觀指導,明確教育部...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由省、部共同支持建設、運行,依託高校是中心建設主體,用創新質量和服務貢獻有力支撐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聚焦區域、行業戰略需求,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協同各方承擔國家、區域、行業重大任務,解決實際問題。中心認定 2018年12月4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8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
健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綜合評價、面向區域,形成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機制;需求導向、交叉融合,建立持續創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匯聚資源、開放共享,最佳化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營造有利於協同創新的文化環境;將中心建成人才的特區、資源的特區、管理的特區、創新的特區...
中心以國家、湖北省大中型發電骨幹企業及新能源電力系統行業的戰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公益性-能源與環境問題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協同體的機制體制改革為重點,培育和建設協同創新中心試驗區;以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為紐帶,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進行創新...
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重點加強殼聚糖生物活性構效關係的研究與套用、生物質基複合材料成型與加工、糧油資源、茶葉資源、特色果蔬資源等農業生物質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研究,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科研成果 2013—2014...
通過信息化方法、手段和途徑,促進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農村基礎教育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發展目標。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輻射全國,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優勢資源,通過5-10年的建設,努力成為全國一流的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想庫、實驗田和信息源。
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處理與套用協同創新中心以航天遙感套用技術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面向縣域遙感套用與服務為主體,以林業、農業、水利、環境、城鄉規劃等行業套用為切入點,以點帶面逐步實現航天遙感技術“進城下鄉接地氣”。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促進傳統與新興交叉學科...
絲路區域地方病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主要瞄準絲路區域地方病與人群健康促進領域的重大需求,重點開展環境因素分子損傷機制、地方病亞臨床早期診斷、環境病因消除技術研究,開展微量元素與疾病關係及干預策略研究,旨在突破制約區域發展的地方病與人群健康促進領域的理論及技術難題。研究方向 (1)地方性骨軟骨疾病研究平台:...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人才培養 科技發展人才是關鍵, 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 團隊也將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他們已培養了博士 3 7 名, 其中3 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