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窯方法
(1)疊裝
把傘狀底缽一層層重疊起來,最高可疊至5層;將欲燒的粉盒類等坯體放在每層盤上,每層可放3~8個。
(2)複合疊裝
即使用支釘和墊圈,把同類器物相疊,大件中套小件,以增加裝燒量。或不使用支釘和墊圈,將碗內底部旋露出一圈瓷胎,稱之為“澀圈”或“乾底”,器物層層相疊時,以免粘釉。罐類採用墊餅正燒法,碗類採用疊裝正燒法,大型碗類採用墊圈支燒法。瓶類將瓷坯直接放在托座上。盒類須先將盤缽置於托座上,再把盒坯放在盤缽四周,1缽放置6~8個,然後在盤缽上加1墊托,上面再置1盤缽,缽上再置瓷坯,依次疊裝。
(3)套裝
即在大型的缽類器物或碗類器物內套燒小型器物。採用對口燒器物,中間套1支圈。
(4)匣缽疊裝
將匣缽放於匣缽墊上,在匣缽內裝入瓷坯,然後一個個依次重疊,一直疊至窯頂。為避免器物燒時粘連,瓷坯與匣缽中間加1個墊餅或墊圈,使瓷坯與匣缽保持一定距離。盤、碟、盒的裝法均相同,所使用的匣缽種類不同。盤、碟和一些淺形器,採用缽體寬矮的平底缽或小環底缽。折腰弦紋碗使用環凹底缽。
(5)匣缽復疊法
視坯體高度重疊扣套圈,置一蓮瓣紋碗,不採用匣缽,將碗正放於托座上,其上再復扣一瓷碗坯,依次仰復裝置,為對口裝。其他一些淺形器,也採用這種裝法。口邊無釉(即澀邊)的碗,為芒口碗,採用支圈燒造,將未經焙燒過的支圈,放於耐火泥餅(墊餅)上,再把瓷坯置於支圈上,依次疊燒,稱為芒口碗復燒法。
(6)匣缽正燒法
明、清時代,使用匣缽支燒,即正燒方法。青花瓷,一般採用正燒法和對口燒法兩種。碗、盤、盆等器物疊裝在匣缽里燒,1匣裝1器;小型杯類或盞類,採用對口燒,用對口燒法的器物,其口部稱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