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校書圖

北齊校書圖

《北齊校書圖》是北齊楊子華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畫面有三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執筆書寫,或欲離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動,細節描寫也很精微,旁邊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現得各具情致。此畫用筆細勁流暢,設色簡樸優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齊校書圖
  • 創作年代:北齊
  • 作者:楊子華
  • 現收藏地: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規格:縱27.6cm,橫144cm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形象,名家點評,研究價值,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北齊校書圖
圖卷所畫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幹和等11人負責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圖中共描繪三組人物,最右邊是一文士,身著長衫,面目清秀,雙手執卷,背對著其他人,正聚精會神地審讀,看那專注的眼神,世外其他的一切似乎此時已和他沒有關係。往左看出現了一個中心人物,他方臉寬額,滿臉鬍鬚,身著淺紅衣袍,腳穿黑靴,坐於凳上,右手執筆,左手扶著書卷,好像是在給他面前文士批閱指點,而文士則彎著腰恭敬地手展書卷等待。在文士左邊有一人拿著筆似在苦苦冥思,在他後面有一穿淺紅衣服的書童背對著手拿物品正欲離去,另外有二仕女手拿物品在旁邊靜立而侍。中間有士大夫四人坐於方榻之上,榻上擺有餐盤,裡面盛有菜餚,還有酒杯、硯台、箭壺、琴等物品,四人上身均穿透明紗衫,著吊帶長袍,榻內正面一人大概是樊遜,正在認真地執筆書寫;其餘三人,一人側身坐於榻邊,右手執毛筆,左手舉著似剛寫完的書絹在專心審閱;另一人是背面,盤膝而坐,一張古琴的一角搭在左腿上,一角搭在榻邊上,伸出右手拉住右邊一人的腰帶不讓他下榻;右邊此人似乎想要逃避喝酒正欲離開,用右手與人推搡,一個童僕正給他穿靴。榻旁圍列女侍五人,均穿曳地長裙,挽相同髮髻,或捧杯,或執卷,或抱憑几,或抱著靠墊,或提著酒壺,排列有致,顧盼生姿。畫左側有奚官三人,馬兩匹,一灰一黑,皆靜立側首觀望,奚官三人面目不一。
卷後為南宋范成大、陸游等五人的題跋。
卷中鈐有“宋康州觀察使”、“同寧江軍承宣使”印及梁清標、安元忠、怡親王、陳樹聲、周壽昌、完顏景賢、金城等人鑑藏印。

創作背景

史書記載,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北齊文宣帝為了整理出書籍供皇太子學習,讓當時頗有才情的官員樊遜和冀州秀才高乾和等11人在尚書省共同刊定群書,而書籍之所以如此混亂,與梁元帝蕭繹還有著直接關係:蕭繹在南朝梁承聖元年(552年)登上皇位,到南朝梁承聖四年(555年)江陵戰敗,淪為俘虜被殺,其間不過3年時間。更加糟糕的是,南朝梁承聖三年(554年)11月,當西魏的軍隊逼近梁的京城江陵,梁元帝自知無法挽回時,一把火燒掉南朝秘府所藏典籍24萬卷。北齊組織的這次校書對於古籍的收集還是起到了一些良好作用的,在當時成為一時的文壇盛事,楊子華創作這幅畫的時間可能就是在校書結束的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不會隔得太遠。
據宋代黃庭堅《畫記》黃伯思《東觀食話》等書記載,《北齊校書圖》是宋摹本殘卷,據畫卷題跋,原為楊子華所畫,唐代畫家閻立本再稿。黃庭堅說他曾經看到過閻立本臨的《北齊校書圖》的粉本,其中人物僅士大夫就有12位,而他描寫的的有一部分就與這幅留存下來的《北齊校書圖》完全一致,可見現在看到的這卷並不是完整的畫卷。

藝術鑑賞

構圖

《北齊校書圖》描繪的是一個場景,通過一個場景來記錄一個事件,使得畫面中所有的空間得到整合,不會再因為內容變化的需要而被分割為數個片斷,而是把事件的來龍與去脈放到了觀向人的回憶與想像中。

形象

畫面描繪的是5位士大夫坐在胡床或馬紮上,或下筆疾書,或有所營構,或似欲逃酒卻為同舍挽留,一面卻還是讓侍童為自己穿鞋,圍繞他們的共有15人和兩匹馬在各自侍候,端硯的端硯,展卷的展卷,倒酒的倒酒,還有拿著衣服的、送來小几與枕頭的、提來食物並送書信的;連牽馬等待的也進了畫面,內容豐富。
此畫中人物神情都描繪得很生動,畫家用筆細勁流動,細節描寫神情精微,設色簡樸優美,整個畫面既反映了北齊對古代文獻整理的史實,又不乏詼諧、隨意,給人一種輕鬆的藝術享受,畫中人物的特徵,已不同於顧愷之等人的“秀骨清象”。畫中人物面孔都呈鵝蛋形,與出土的婁毅墓壁畫相吻合。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全圖用筆細勁流利,人物形象準確,雖人物眾多,仍個性鮮明、富於變化。整個畫面不著背景,氣氛嚴謹而又生機盎然。畫面設色技藝高超,四位校書人身著薄如蟬翼的“披襟”,作者僅用幾根線條,略加渲染,便充分表現了這種高級織物輕薄透亮的質感。在人物造型上,保留著早期人物畫的特點,主要人物形體高大,次要人物形體矮小。

研究價值

從畫中人物服飾、髮式等內容來看,此摹本所據底本應為北齊時畫本,因此此圖仍不失為探究北朝繪畫的重要資料。該圖內容反映了北齊時期對古文獻的整理和北方民族間文化的融合,對了解此一時期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歷史傳承

由鑑藏印可知,該圖是自宋代的范成大開始就流傳非常清晰的宋摹本,清代經梁清標、周壽昌收藏,後來成為清朝皇宮的收藏,在清末民初時還曾經在收藏名家完顏景賢處,後來不知如何流到中國國外,現在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簡介

楊子華,北齊畫家,生卒年不詳。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北齊世祖時(561年~565年)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所畫馬尤其生動逼真,據傳他在壁上所畫馬甚至引起觀者夜間聽到馬索水草而嘶鳴的幻覺。時有“畫聖”之稱。北齊世祖使其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專門的御用畫家。他所畫人物形象豐滿圓潤,有別於顧愷之的“秀滑清麗”,他的畫風影響到唐代,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