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造像碑四面環刻佛龕,分層設龕,一龕一像。碑面鑿刻佛龕2 3層,每層多者1 7龕,少者l 2龕。每龕高6.5厘米,寬4.4厘米,龕內佛像均為禪定結跏趺坐式。碑面中間鑿刻一較大佛龕,佛像亦為禪定結跏趺坐式,座下為盛開的蓮花。碑面左上角邊緣刻“佛子”等字樣與一隻鹿的形象。碑陰與碑面基本相同。側面的佛龕比碑面、碑陰的略大,每面9層。最上端為一佛龕,其餘8層為2龕,左側面下端淺刻有“……年閏六月十一日金妝千佛碑”等字。千佛造像碑原有佛像775尊,由於右下角毀損,現存佛像7 3 O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齊千佛造像碑
- 館藏地點:焦作博物館
- 碑文題材:是大乘佛教思想的產物
- 特點:四面環刻佛龕
千佛造像碑四面環刻佛龕,分層設龕,一龕一像。碑面鑿刻佛龕2 3層,每層多者1 7龕,少者l 2龕。每龕高6.5厘米,寬4.4厘米,龕內佛像均為禪定結跏趺坐式。碑面中間鑿刻一較大佛龕,佛像亦為禪定結跏趺坐式,座下為盛開的蓮花。碑面左上角邊緣刻“佛子”等字樣與一隻鹿的形象。碑陰與碑面基本相同。側面的佛龕比碑面、碑陰的略大,每面9層。最上端為一佛龕,其餘8層為2龕,左側面下端淺刻有“……年閏六月十一日金妝千佛碑”等字。千佛造像碑原有佛像775尊,由於右下角毀損,現存佛像7 3 O尊。
千佛造像碑為古山陽城內藏梅寺的遺物。道光已亥版《修武縣誌·金石志》著錄有藏梅寺的二通石刻,一為後魏山陽令苟祖歡造像,一為唐開元年問“尊勝陀羅尼經”碑。對該碑卻無任何記載。藏梅寺毀於宋金之際,重建後更名法明寺,有金大定三年(1163年)賜法明禪院的牒文石刻。為了方便大家考證,謹將道光《修武縣誌》有關苟祖歡造像的情況做些摘錄。苟祖歡造像碑“在山陽城內法明寺東北半里民田中,藏梅寺舊址也。僅露碑額於地上,集夫掘而觀之。碑連額約高五尺,廣二尺,上鐫佛像一,陪像二,無文字。唯近趺一段高六寸‘。前三行書比丘惠遵、惠璨、惠纂_二其次像一,面西立,又二行書汲都公寺主僧照、山陽縣沙門都維那惠砒。其次傳.哈、惠願、惠恆三人供養。又銜名二行,書員外散騎侍郎襄威將軍山陽令苟祖歡,其後像一,面東立,身後丫角小僮擎蓋,張像首之上。最後像一,亦面東立,前面界小方,如印章,內書妻衛阿奴四字。揣其情形,乃苟祖歡夫妻造像碑也”。由此分析苟祖歡造像內容為一佛二弟子,造像下端有題記石,雕刻供養人的名像等。
千佛造像碑左上角鐫刻一隻蹲鹿形象,說明該碑的內容形式與鹿有密切的關係。中國傳統。而佛教思想中也把鹿看作吉祥之物。佛教故事中的《鹿王》、《九色鹿》都是菩薩以前的化身,並且仁慈善良,心地真誠,《鹿母》亦頓誠實守信。總之,有關鹿的故事美麗動人,惹人喜愛。《鹿女夫人緣》也是這樣,鹿女即是仙鹿得仙人化感而孕生,佛教中的菩薩,其語言舉止具有溫柔和善的特點,可謂現實生活中鹿的性情之升華。
千佛題材,是大乘佛教思想的產物,大乘佛教認為“‘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據《三劫三千佛名號經》等大乘佛教經典認為,在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千人成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現在賢劫的第四位佛主,因此賢劫千佛尤受現世眾生的崇拜。在石窟寺和造像碑以及寺院壁畫中可常見到乾佛題材。對石刻造像而言,其表現形式多為一排排小佛龕,布滿石窟的整個雎面、中心塔柱或造像碑的碑身,數量無固定,有的成千上萬,有的幾百或幾十,還有以九佛或十二佛的簡化形式來表現千佛的思想內涵。這些造像儘管乾佛‘面,但頗有博大、恢宏、莊嚴神爺的宗教氣氛。身正中雕有一較大的佛龕,龕內一佛禪定坐於蓮花座上。且碑首處刻有鹿“佛子,榜題等,說叫該碑雕刻的乾佛題材另有含義,可能與鹿有關係。矢人緣,,應是該乾佛碑較貼切的註腳。既是鹿女受仙人養育,常有異行,立為第二夫人。鹿女懷孕後,相師占言:“當生千子。”千大夫人頓生嫉芝出乾葉蓮花時,競更以臭爛馬脯,將千葉蓮花擲於河中,並去鹿女夫人沿河遊戲,見上流飄來千葉蓮花,取而視之,一葉有一小兒,並撫育長大,皆為大力士,鳥者延王按例歲頁梵豫國王,千予不許,即率兵時伐梵豫國王。鹿女請戰,坐百丈之台,以御之。鹿女兩手按乳,一乳中有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眾無向父母懺悔,二國遂修睦和好。千予‘半侍奉生身父母,一半侍奉養生一辟支佛果。此佛經故事內容與這件乾佛造像碑的雕刻內容基本相同,碑身花坐佛,碑首處的鹿以及“佛予”榜題,正是這‘故事的反映。由此司挈不同於其它千佛造像,它是根據佛經故事而刻,反映了信眾對辟支佛果位的嚮往。
從千佛造像碑之形制和雕刻風格看,與河北邯鄲水浴寺北齊石窟內的千佛有相同之處。從雕刻乏映的是對辟支佛果位的嚮往,而對辟支佛的崇奉始於東魏盛於北齊,在河北以及河南現存的北齊造像碑中均能看到,因此,該碑也應是北齊時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