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家祭天遺址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區北面的武川縣大青山蜈蚣壩頂上,分布範圍約1萬平方米。北魏皇家祭天遺址在形制上結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禮制和北方遊牧民族祭祀傳統,為研究中國古代皇家祭天發展史、北魏祀天禮儀制度提供了珍貴實物證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魏皇家祭天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武川縣
  • 所處時代:北魏
  • 占地面積:約 10000 m
發現歷程,遺址特點,文化內涵,

發現歷程

20世紀80年代,北魏皇家祭天遺址就被發現,但一直未被發掘。
2020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位於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境內的北魏皇帝祭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是中國首次發掘北魏皇家祭天遺址。內蒙古呼和浩特武川縣是著名的北魏六鎮中的“武川”鎮,北魏六鎮是中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平城時期設立的軍鎮,是北魏國防的生命線。
2022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武川縣壩頂北魏皇家祭天遺址考古挖掘工作在近幾天又有新的發現,在進道左側揭露出灶坑、馬骨(包括顎骨、牙齒等)、鹿角,木柱燃燒碳化遺存,經火燒後呈紅磚狀土坯磚牆等。專家表示歷經三年時間,現場發掘接近尾聲,預計在今年冬季來臨前覆土填埋保護。

遺址特點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在呼和浩特市區北面的大青山蜈蚣壩頂上,分布範圍約1萬平方米。自2019年開始,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已初步明確遺址形制和結構,並對其性質有了較為明確的定位。
遺址直徑98.5米,包括靈台、壝埒、內外辟雍、內外垓等在內的結構,遺址內部可以清晰看到燒毀的木質結構房屋。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
北魏“圜丘”祭天遺址結構圖
遺址中部發現一座皇帝祭天的圓形房屋遺址,房址內徑約15.5米,外徑約32.5米,東南部留有寬約1米的門道,房內出土少量祭祀用的陶罐。在圓形房屋外圍有內外兩道放羊、馬等祭品的環壕,從中出土少量馬和羊的肢骨等。圓形房屋外邊還發現內外兩個垓,即皇帝祭天時文武官員陪祭站立的平台。

文化內涵

北魏(386年—534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黃河流域的封建王朝。
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494年遷都洛陽之前,“行幸陰山,觀雲川”,即來到陰山祭天。初步判斷,孝文帝“觀雲川”就在北魏皇家祭天遺址。根據對出土文物的年代鑑定,初步推斷這一遺址使用時間大體在公元430年至490年之間。
《魏書·禮志》的記載,北魏皇帝會在每年四月初四祭天,而且在祭天的方壇之上,會立一些名為“天神主”的木桿。羅新認為從北魏的“木主”,到蒙元“主格黎”儀式的木桿,再到滿清的“神桿”,儘管儀式細節發生了變化,但木桿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把祭祀的牲肉懸掛或者放置在木桿上,是內亞文化一個延續的傳統。
北魏皇家祭天遺址在形制上結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禮制和北方遊牧民族祭祀傳統,年代上早於西安隋唐圜丘和北京明清天壇,為研究中國古代皇家祭天發展史、北魏祀天禮儀制度提供了珍貴實物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