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大蒜又名葫,為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北董大蒜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在感官特徵:無磕碰,無損傷,蒜皮白或紫(因品種而異),無霉點,個大,且正。北董大蒜分為白皮、紫皮兩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北董大蒜含有蛋白質5.46%;鈣238毫克/千克、銅1.92毫克/千克、鐵13毫克/千克、錳4毫克/千克、鋅7.46毫克/千克、鉀0.502%。
藥用價值
北董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其性溫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於細菌性、真菌性與原蟲性感染有明顯的治療與預防價值。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稱: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具有強烈的殺菌解毒、消濕祛瘟功效,並能降低人體胃內亞硝酸鹽的含量,有抗腫瘤作用。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北董大蒜種植區域地處紫金山沖積平原的黑河河道及沸泉乾渠、天河水庫周邊;土壤以潮土、褐土為主,適宜水生蔬菜生長;土壤PH值介於8.2—8.5之間,有機質38.4克/千克,鹼解氮220.7毫克/千克,有效磷122.2毫克/千克,速效鉀587毫克/千克,這種土質有機質養分較高,為優質大蒜生產區域。
水文特徵
北董大蒜種植區域為重點水源保護地,
澮河,天河,溢溝、沸泉一庫、二庫等五座水庫錯落有致,黑河、天河、澮河交匯於此,水資源極為豐富。主要灌溉用水龍王池泉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富含多種礦物質。
氣候特點
北董大蒜種植區域內無工業污染,森林覆蓋率達42%,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為北董大蒜提供了自然生長環境,為生產優質商品大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北董大蒜種植區域平均海拔480-560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少雨多風,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多晴朗涼爽天氣,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無霜期189天左右;年均氣溫12℃度,年均日照時數為2474小時,年均降水525.7毫米,集中在6—9月份,其良好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大蒜生長。
歷史淵源
曲沃縣北董鄉種植大蒜歷史悠久。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
2007年,成立曲沃縣改良大蒜專業合作社。
2011年,曲沃縣北董鄉成立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
2016年底,曲沃縣北董大蒜地理標誌保護總面積2000公頃,年生產總量60000噸。
截至2017年底,北董大蒜種植已擴展到全鄉南下郇、北下郇、南林交、北林交、景明等17個村子,種植大蒜面積3萬餘畝,年產量4.5萬噸。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北董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曲沃縣位於山西省臨汾盆地南端,北依太行山余脈塔兒山、喬山、壚頂山,西傍汾河同襄汾河為界;南隔中條山余脈紫金山與絳縣為鄰;東和翼城縣接壤;西同侯馬市毗連。縣境域總面積437.9平方千米。曲沃縣南、北部為山區,東部綿嶺延亘,其餘大部分是平川盆地。地勢平坦,水源充沛,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北董大蒜栽植區域位於曲沃縣縣域南部,地理坐標北緯北緯35°33′-35°51′,東經110°24′-110°37′之間。涉及北董景明村、
南林交村、
北林交村、
東明德村、
西明德村、
南下郇村、
東下郇村、
東閆村、
西閆村、白水村、李野村、義門村等17個主要行政村。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①選擇灌溉用水為沸泉一庫、二庫,天河水庫、澮河水庫以及地下井水,灌溉條件優越。②海拔480-560米之間的平坦地塊;土壤透氣好,排水通暢。③栽植前要翻地,播撒複合肥或者有機肥。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適宜品種:大蒜從蒜頭和蒜瓣外皮顏色來分,有紫皮蒜和白皮蒜;由蒜瓣的大小分,有大瓣蒜和小瓣蒜,但是蒜瓣大小都有紫皮和白皮,所以應以蒜瓣大小為分類依據。大蒜生育期短,適應性較強,適宜大蒜種植。
(3)生產過程管理:栽植蒜種應選擇蒜瓣比較大、瓣形周正的品種,每瓣酸重量在3.3克以上,老熟無病蟲傷害,純度≥98%,淨度≥98%,發芽率≥80%。可保證出苗粗壯,耐寒,早熟、休眠期短。種植大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優良的砂質土壤為宜。一般深耕15至20厘米,每畝需種植蒜種300斤左右,結合深耕畝施複合肥作基肥,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畝施優質完全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肥料質量符合NY/T496的規定,並配施尿素20千克、硫酸鉀15千克、過磷酸鈣80-100千克,或含氮、磷、鉀各15%的複合肥50千克,混勻撒施地表,保證肥土充分均勻、上疏下實、土塊細碎無疙瘩。然後,築2米寬左右畦,挖好排水溝,畦面要求保持平整、鬆軟。當年9月上中旬開始播種,日均溫度在20°C至22°C之間,每畝播種密度為2.5萬株至3萬株。在播種前2天左右,採用“潮蒜法”打破休眠,進行催芽,將種蒜瓣放入水中浸泡1~2天,使種瓣吸足水分,以利於蒜瓣發芽。同時,要對蒜種進行處理,可用50%的多菌靈或50%的速克靈按種子量的0.3%浸種,6小時後撈出備播;也可用根葉康80—120倍液浸種30—50分鐘,晾乾後播種;還可用77%的多寧可濕性粉劑與克菌康混合拌種,方法是每100千克蒜種用多寧可濕性粉劑200—300克,克菌康15克,兌水4—5千克噴拌均勻,堆悶6小時後播種。此外,播前曬種可提高出苗率,出苗整齊,幼苗健壯,有利於增產。播種時按要求開溝深淺一致,栽蒜深淺一致,覆土厚薄一致,並且種瓣與土壤密接,不留空隙。開溝播種,溝深5-6公分,播種深度3-4公分,栽直、栽勻、栽穩,蒜瓣腹背面應與行向一致,使出苗後展開的葉子與行垂直,葉片分布合理,增大受光面積,利於提高產量,並注意使種瓣上齊,播後覆土2-2.5公分,隨後澆透水,第二天噴除草劑,用33%施田補,每畝150克,兌水40-50千克,均勻的噴灑畦面,噴後及時覆蓋地膜,地膜四周要拉緊、拉平、壓實,緊貼畦面無空隙,嚴防大風颳膜。待蒜苗長到一定程度,要及時將蒜苗從地膜中勾出來,破膜放苗,地膜破孔越小越好,既保證溫度,又確保正常呼吸。開春解凍之後,氣溫逐漸回升,蒜苗返青生長,於3月上旬左右(春分前後),日均溫達到7°C時,根據墒情澆返青水,如蒜苗長勢不壯,可結合澆水畝施尿素40千克。4月初(清明前後)是蒜苔和蒜瓣孕育分化期,需水肥量較大,要及時澆水追肥,澆水時隨水畝沖施複合肥20千克左右,在拔蒜薹前澆一次水,視苗追複合肥20千克左右。待5月中旬收貨蒜薹後,蒜頭進入膨大盛期,要及時澆透水,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7千克,硫酸鉀15千克,或複合肥20-25千克,此時要保持地面見乾見濕,根據天氣情況6-7天澆一次水,收穫蒜頭前3-4天停止澆水,促進莖、葉部的同化物加速向蒜頭轉運,使蒜頭膨大達到最大化,提高產量和質量。5月底開始大規模收穫,拔蒜時要輕拿輕放,不磕不碰,隨即去泥,剝掉第一層蒜皮,削去根須。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大蒜收穫季節在5月底——6月中旬。
(5)生產記錄要求:北董大蒜種植各相關合作社和該地企業,應當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生產記錄,記載使用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等,生產記錄保存二年。
地域範圍內的北董大蒜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北董大蒜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北董大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