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白座村

北白座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位於萊蕪區北27公里、雪野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19公里處。村中現有462戶,1285口人,土地面積822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白座村
  • 面積:822 畝
  • 人口數量:1285人
歷史沿革,教育,經濟發展,

歷史沿革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雪野保白座峪”。據《劉氏譜》記載,清嘉慶年間,劉姓由博平(今茌平縣)遷此。張姓早居,原名黃樓座子。因山峪中遍生白草,改稱白草峪。後演化成白座峪,因兩個白座峪,按地理位置該村居北,故稱北白座峪。該村的舊村址位於新村西南,即現在的水庫裡面。1959年至1960年因修建雪野水庫搬遷至此。新搬遷時兩個自然村,西邊一個叫劉家窯,東邊一個叫馬頭崖,兩村中間相距不到一華里,後隨村莊發展,兩個自然村連到了一塊。
據村中老人講,相傳該村先人是冀州(河北)棗強搬來的,村中有張、劉、楊、朱四大姓,張、劉兩姓居多。原先還有韓姓,人口不多,最後一個韓姓人1970年左右去世。據說還有沙姓和于姓,老年人也不記得,只是從沙家林、於家溝坡名得知。 抗日戰爭初期,因襲舊制,雪野周圍一帶的村莊分別屬於萊蕪縣第七區和萊蕪縣第八區所轄,當時區以下設鄉(鎮),鄉(鎮)直接領導村,北白座村屬七區管轄;1941年春,根據抗日鬥爭形勢的需要,萊蕪縣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同年,撤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北白座村屬萊北雪野區;1945年10月,三縣合併,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雪野區為十二區,北白座村隸屬十二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北白座村屬雪野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北白座村屬雪野鄉;同年10月,上遊人民公社成立,北白座村劃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轄上游、大廠、西峪、安子灣、雪野五個鄉,北白座村隸屬雪野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北白座村隸屬雪野鄉;2001年初,撤鄉並鎮後,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北白座村隸屬雪野鎮。2020年7月,撤銷萊蕪區雪野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雪野街道,北白座村隸屬雪野街道。
雖是偏遠山村,但文化底蘊豐厚,村里從若干年前就有戲班子(現在的老年人也記不清何年成立)。當時演出劇目較多,據說能演七天七宿(晚上)不重複。每年春節過後,從正月初二開始,劇團人員先“扮玩”、踩高蹺、到大街小巷踏街,然後開始唱戲,一直唱到初八、九,然後到正月十五、十六再唱。不僅在本村唱,還到周圍鄉鎮演,活動區域覆蓋方圓近百里,名角“淘氣子”、擅演“孫悟空”,軟硬功夫皆精,戲班子從解放前一直到解放後。1959年至1960年期間,村里又從外地請來兩位老師,兩個冬天又教授了十幾齣新戲,也培養了一批青年演員村里又投資新購置了部分服裝、道具和樂器,使劇團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如今雖說是時代進步了,活兒也忙了,電視、電影都進村入戶了,但酷愛藝術的人們仍沒使劇團失傳。前幾年村子立集,請東平豫劇團演出,他們也自己組織演出,村民看著仍然覺得有滋有味。如今戲班子的各色行頭,一應俱全,如有需要可隨時“開戲”。
北白座村人傑地靈,在近代出現了一些知名人物。如中醫先生楊振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雪野、腰關、上游一帶行醫,是周圍比較有名的醫生,尤精小兒科和婦產科,治瘡也往往是藥到病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