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祥雲縣雲南驛鎮,地處雲南驛鎮北邊,距雲南驛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淜村
- 所屬地區:祥雲縣雲南驛鎮
- 面積:6.68 km
- 人口數量:301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東鄰本鎮龍洞,南鄰本鎮雲南驛村,西鄰本鎮高官。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07戶,有鄉村人口3010人,其中農業人口2965人,勞動力18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31人。 全村國土面積6.68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4.8℃,年降水量793.2毫米,適合種植烤菸、辣子、小麥、玉米、黃白蘿蔔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941畝,人均耕地0.99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41畝(其中:水田20畝,旱地2921 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烤菸、辣子、小麥、玉米、黃白蘿蔔等農作物,其他面積 7085.7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四通。全村有454戶飲用井水,有35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43.74%)。有807戶通電,有57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57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0.76%和70.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2戶(分別占總數的85.38%和58.49%)。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4輛,農用運輸車13輛,拖拉機 6輛,機車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70畝,有效灌溉率為63.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小水窖100口。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6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4萬元,占總收入的43.62%;畜牧業收入309萬元,占總收入的19.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74頭);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 6.38%;第二、三產業收入352 萬元,占總收入的22.45%;工資性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4.97%;其他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4.97%。農民人均純收入2432元,農民收入以烤菸、蠶桑、辣椒、黃白蘿蔔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0人(占勞動力的5.83%),在省內務工8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7戶,有鄉村人口 3010人,其中男性1581人,女性1429人。其中農業人口2965人,勞動力188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997人,彝2族人,傣族、哈尼族1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53人,參合率89.48%;享受低保1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008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距離鎮中學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4人,其中小學生253人,中學生6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2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2人,其中男性黨員74人、女性黨員18人。2001年被縣委、政府評為“建黨80周年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和村委委員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1997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祥雲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被縣政府評為“無毒社區”。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28人。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101人,黨員中男黨員77人,女黨員24人。 團員128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7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8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5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6.06萬元,有固定資產518.3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5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北淜村由於地理位置高亢,全村海拔約1950米,水是制約北淜村發展的主要因素,全村生產生活用水一直是靠大中型水庫經過四級抽水站和兩級倒洪渠來解決,水電費過高,民眾難以承受;2.農田水利設基礎施較弱,庫、塘、水窖較少,溝路配套不夠,難以滿足生產、生活用水,村內無自然水源,各項產業由於受缺水的制約,一直發展緩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北淜村民委員會是全縣五十五個貧困村之一,由於地理置的限制和嚴重缺水的影響,全村 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一直緩慢,多年來,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兩委”反覆研究,並結合村情,制定了以下發展思路: 一、穩定糧煙生產,發展特色產業。北淜村的土壤屬於紅壤土,適合於植辣椒和黃、白蘿蔔,並在種植和加工方面有一定的科技經驗,再加之種植歷史悠久。多年來,該項產業已作為北淜村的傳統經濟產業。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大做強北淜村的特色產業,為北淜村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二、依託與古驛道相臨的地理優勢和胡蘆王的傳說發展旅遊業。北淜村又名葫蘆園,葫蘆園的傳說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葫蘆塔通過重建修復和葫蘆王的傳說,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引人嚮往。對此,村“兩委”下苦功夫,並經過反覆研究考察論證,決定依託古驛道開發北淜村的旅遊事業,為北淜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奠定基礎。。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