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中學

北江中學

廣東北江中學創辦於1939年,前身為中國國民黨軍陸軍二級上將張發奎將軍創辦的志銳中學。

1953年經國務院批准,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首批7所重點中學之一,是省級重點中學,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校園建設具有園林和現代化並存的特色。教育、教學、體育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優越。現有教學班60個,學生三千多人。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共有特級教師9人,214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或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108人,一級教師84人。其中韶關市學科帶頭人33人,韶關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全國和骨幹教師及省市“百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5人。近十年來,我校有1人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評為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功勳校長,5人受全國教育系統以上的表彰,3人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11人評為南粵優秀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北江中學
  • 外文名:Guangdong Beijiang High School
  • 簡稱:北中
  • 校訓:公誠廉毅
  • 創辦時間:1939年12月15日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鐘東
  • 知名校友何小鋒劉耀光;江海燕;方漢奇
  • 所屬地區:廣東省韶關市
  • 主要獎項:省一級學校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學校地址:韶關市武江區惠民北路66號
學校介紹,辦學理念系統,辦學理念,教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策略,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模式,辦學特色,北中人精神,校歌,隊伍建設,師資力量,教學管理,課程特色,學校榮譽,辦學績業,知名校友,

學校介紹

廣東北江中學是著名的重點中學,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她創建於1939年,前身是抗日愛國名將張發奎將軍創辦的志銳中學,至今已有80年的悠久歷史。
校道校道
學校校園面積達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校園綠化率99%以上,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北倚五嶺之陽,南擁北江河畔,山水交融,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園林式的、幽雅宜人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學校擁有具備現代氣息的教學樓、實驗樓、電教樓、美育樓、體育館等一批設施先進的教學場所。
長期以來,學校一直秉承“公誠廉毅”的校訓和“全實嚴勤”的校風,切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教學樓教學樓

辦學理念系統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教學理念

教學相長,全面發展

辦學目標

總體目標:出高素質人才,創新辦學經驗
具體目標:管理科學 設施先進 環境優美
治學嚴謹 師資優秀 質量一流

辦學策略

依法、民主、科學、規範、創新、高效

校訓

公誠廉毅

校風

全實嚴勤
校園一景校園一景
全:全面發展,全心奉獻
實:求真務實,誠實守信
嚴:嚴格規範,嚴謹治學
勤:勤儉樸素,勤學進取

教風

敬業 愛生 善導 創新
校園春景校園春景
敬業:誨人不倦,精益求精
愛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善導:循循善誘,教導有方
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學風

明志 守禮 篤學 敦行
明志: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守禮: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篤學:慎思明辨,勤學好問
敦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辦學模式

主體教育、創新教育和特長教育“三育一體”。

辦學特色

以“做文明北中人”為宗旨的德育工作逐步規範化、系列化、科學化,以信息技術教育為龍頭的特長教育活動和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突出,以“田徑”為傳統項目的體育生機勃發,以“民樂”為特色的藝術教育同步展翅,學生以“誠實勤奮上進”和綜合素質高受到高校和社會的讚譽。

北中人精神

1.堅持真理 質疑權威否定盲從,堅持原則求知求真
2.力求創新 細心觀察勤於發現,大膽想像勇於創造
3.積極進取 不斷前進永不滿足,奮發向上超越自我
4.善於思索 潛心思考主動發展,深入探索學有所長
5.勤奮努力 爭分奪秒汲取知識,遵循規律厚積薄發
6.克服困難 樂觀自信正視困難,堅韌不拔戰勝挫折
7.充滿勇氣 放飛夢想挑戰自我,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8.熱情執著 滿腔熱情富有朝氣,銳意進取持之以恆
9.誠實守信 踏實做事注重操守,真誠做人信守諾言
10.讚賞他人 少點抱怨多些寬容,學會賞識激勵他人
11.團隊合作 相互支持主動溝通,精誠團結共同成長
12.實現理想 志存高遠百折不撓,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校歌

北江河畔,五嶺之陽,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
全實嚴勤是我們的校風,
德智體美激勵我們,天天向上。
我們今天切磋砥礪弦歌一堂,
明天要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今天沐浴著黨的陽光,
明天要做建設祖國的棟樑。
同學們,同學們,
要珍惜大好時光,勤奮學習刻苦鍛鍊,
為實現四化,為振興中華,
肩負起人民的眾望。
同學們,同學們,
要珍惜大好時光,勤奮學習刻苦鍛鍊,
為實現四化,為振興中華,
肩負起人民的眾望。

隊伍建設

該校在職教職工現有284人,其中專任教師214人,有研究生學歷9人,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108人,一級教師84人。為了加強隊伍建設,該校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強化領導班子和中層幹部隊伍的建設
多功能食堂多功能食堂
深刻領會和理解學校管理的“七化”要求,即自主化、開放化、民主化、技術手段現代化、精緻化、模式個性化、組織和人員的專業化;強化九種意識,即危機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理論意識、法律意識、垂範意識、管理意識、品牌意識、合作意識;開展“五比”活動,即比團結、比干勁、比精神、比奉獻、比智慧;做到“五勤”,即勤學、勤聽、勤思、勤乾、勤交流。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一)加強師德建設。開展“崇教厚德,為人師表,做人民滿意的老師”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並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的“效率年”及政風行風民主評議活動,進一步開展師德建設活動。
(二)加強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為了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及教學技能,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斷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教學理論和管理理論的學習;選派教師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舉行物理、化學、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
(三)“培青”工作長抓不懈。在培養年青教師的過程中,進一步確立“三年站穩講台,五年基本成熟,十年成為一方名師”的培養目標,完善“五位一體”的“培青”模式。
食堂內部食堂內部
(四)發揮市學科帶頭人和校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積極宣傳該校市學科帶頭人及校骨幹教師德、能、勤、績等方面的事跡,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年青老師在良好的氛圍中有一個努力的方向;進一步落實導師制,讓市學科帶頭人或校骨幹教師擔任導師,在制度上更進一步明確導師的責權利,發揮其“傳、幫、帶”的作用。
(五)建立學科網站及教師部落格系統。建立學科網站,強化教師利用網路的意識,提高挖掘和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達到共享資源的目的;建立教師部落格系統,為教師進行教學交流搭建平台,促使教師把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總結、教學反思等通過網路進行交流,達到教師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為對教師隊伍長抓不懈,所以該校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名師不斷湧現,到目前為止,該校在職的廣東省特級教師5名,韶關市中國小首批學科帶頭人23名,占高中部分19.32%。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11月22—24日的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課堂教學優良率達到91.4%。

師資力量

特級教師
學科名稱
姓名
語文
劉天虹、吳正光
數學
歷史
朱庭通
生物
梁水發
美術
李宏亮
計算機
物理
鄭志樞
(表格中所有的資料來源於: )

教學管理

一、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一)學生評價體系。依據“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體系著重做到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校化。
(二)教師評價體系。教師評價體系由教師自評、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參與評價四個部分組成。四個方面的評價互為補充,目的是讓教師明確自己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教學技能的改進程度和教育知識的增長程度,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學校評價體系。學校評價體系採用基礎性指標評價和發展性指標相結合的形式。評價的方式主要有上級督導、學校自評和其他評價。
二、建立和完善教學過程的管理制度
完善備課組機制,提出了“六備”、“五有”、“五統一”、“五達到”、“鑽研五點”、“最佳化二法”、“精選兩題”等備課要求;健全教師交流學習機制,建立聽課評課制度,促使新老教師相互學習。
三、健全學科組管理機制
完善學科組長的評選機制,制訂了《廣東北江中學學科組長聘任辦法、工作細則及考核辦法》,讓一批年輕有為的教師充實到了學科組長的崗位,各學科組都制訂了本學科的三年發展規劃,將校本教研工作和規範備課組活動作為學科組建設的重點;建立學科組長例會制度,通過學科組長例會制度,加強對學科組工作的指導,檢查了科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加強學科組考核,通過學科組三年規劃提出的各項工作的目標,對學科組整體工作和教師的發展進行評估考核,促進學科組全面和諧發展。
校道校道
四、加強教育教學行為研究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採取“備課標、備考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的“六備”形式,提高備課的質量;邀請市教研室的教研員到學校開展教學調研活動,進行課堂教學“會診”;反思教學行為,通過案例分析、專題研討、學科帶頭人上示範課等形式,引導教師用新課程理念去剖析、研討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在新課程理念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課程特色

2004年秋季,該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新課程實驗工作樣該校,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課程特色。
電腦室電腦室
一、構建課程體系,最佳化課程內容
(一)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適當加大選修課程比重。在開齊開足、全力開好國家課程的同時,大力開發校本課程,豐富選修課程,加大選修課程的比重。
(二)常規課程與特色課程相結合,適當加大特色課程的比重。在確保常規課程開設的同時,還開設具有該校特色的烹調、陶藝、剪紙、工藝木工等課程。
二、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校園網路控制中心校園網路控制中心
全面實施三級課程管理,該校的課程體系由8個學習領域的國家課程、兩個模組地方課程、四類校本課程構成。學校校本課程分以下四類:
(一)實踐類課程:烹調、陶藝、剪紙、工藝木工、機器人設計等。
(二)競賽類課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等。
(三)興趣類課程:《國家與國際組織》、《影視評論》、《數學運算》、《物理前沿的科普講座》、《化學實驗研究》、《文革重大歷史事件解密》、《植物與人類健康》等四十多種。
(四)藝術健康類課程:排球、毽球、舞蹈、合唱、民樂、人際交往、情緒調節等。

學校榮譽

1.1994年9月  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計算機教學先進集體”稱號。
生物園生物園
2.1996年7月  被評為“全國迎接香港回歸祖國讀書活動優秀學校”。
3.1996年12月 被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稱號。
4.1997年10月 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5.1998年9月  被國家綠化委授予“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稱號。
6.1999年4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稱號。
7.1999年11月 被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多功能室內運動場多功能室內運動場
8.2000年7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9.2000年11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稱號。
10.2002年8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11.2003年1月 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2.2003年5月 被國家環保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稱號。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辦學績業

該校堅持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紮實地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全面發展的人才。畢業生因“素質高、能力強”獲得了高等院校、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評估組專家對該校的辦學水平和所取得的辦學業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1. 集體榮譽(1981-2009):學校共獲國家級榮譽24項(次),省級榮譽30項(次),市級榮譽55項(次)。
  2. 高考成績:長期以來高考成績居全韶關市第一。
  3. 學科競賽(1981-2009):在各學科及發明創造競賽中,獲省三等獎以上共1584項(國際金獎1項,全國一等獎163項,省一等獎225項);其中信息學競賽獲全國一等獎98人次,二等獎49人次,進入國家集訓隊共12人次(廣東省共32人次)。
  4. 體育競賽(1981-2009):省級以上各種運動會中獲金牌102枚,銀牌97枚,銅牌102枚,破全國或全省中學生運動會記錄45項。
  5. 藝術比賽(1981-2009):國際金獎2項
學校在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團體全省排名: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名次
1
1
2
2
1
1
1
1
1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名次
1
1
4
2
5
7
6
2
1995-2007年連續十三年獲“全國信息學聯賽廣東賽區十強學校”(全省僅2所學校)

  
1996年以來該校獲得的國家級表彰:
序號
時間
榮 譽
1
1996年7月
被評為“全國迎接香港回歸祖國讀書活動優秀學校”
2
1996年12月
被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稱號
3
1997年10月
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4
1998年9月
被國家綠化委授予“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稱號
5
1999年4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稱號
6
1999年11月
被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7
2000年7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8
2002年8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9
2003年1月
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0
2003年5月
被國家環保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稱號
11
2005年8月
被全國計算機學會評為“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先進學校”
12
2007年9月
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3
2009年7月
被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為“全國青少年奧林匹克優秀組織學校”
14
2010年10月
被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15
2011年4月
被中國中國小教育學會評為“全國中國小百佳教育研究單位”
16
2011年12月
被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評為“第四屆和諧校園先進學校”
17
2012年12月
被國家公安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評為“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
18
2015年2月
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2001-2014年高考情況統計一覽表
年份
參考
人數
≥800(≥645/650)
≥750(≥605)
≥700(≥600)
第1批
第2批A線
第2批B線
第3批A線
第3批B線
人數
人次
占市
百分比
人數
人次
占市
百分比
人數
人次
占市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2001
454
4
4
31
36
95
114
247
54.4
386
81.1
417
91.9
2002
410
4
7
14
19
60
79
170
41.16
286
69.76
335
81.7
2003
439
4
7
21
26
77
93
181
41.23
321
73.1
338
77
391
89
435
99.09
2004
460
7
7
63.64
30
32
46.15
72
108
25.62
229
49.78
380
82.62
393
85.43
457
99.34
2005
554
6
7
42.84
35
45
45.6
108
152
34.87
249
44.95
417
75.27
437
78.88
503
90.79
550
99.28
2006
849
6
9
42.86
44
58
51.16
104
134
29.21
314
37.02
563
66.39
684
76.42
784
88.21
831
98
2007
1084
6
7
40
92
94
35.8
118
120
34.8
351
32.38
709
65.41
796
73.43
948
87.45
1051
96.96
2008
1035
17
17
65.38
124
126
49.01
146
150
48.51
344
33.24
673
65
791
76.43
906
88
996
96.23
2009
1079
26
60.47
240
41.96
275
37.88
373
34.53
707
65.46
813
75.28
953
88.24
1050
97.22
2010
1066
140
59.57
445
41.74
908
85.18
1048
98.31
2011
8
88.8
130
50.19
338
31.2
867
80
2012
1111
36
283
46.8
381
34.3
740
66.6
901
81.1
1045
94.1
1100
99.0
2
0
1
3
1
0
6
2
19
256
4
4
7
4
2.
09
8
2
7
7
7.
8
7
9
5
9
9
0.
3
0
1
0
3
9
9
7.
8
3
1
0
6
5
9
9.
3
4
2
0
1
4
1
0
80
10
223
538
49.81
877
81.20
994
92.04
1061
98.24
1076
99.63
說明:
1、2004年以前因為沒有全市的數據,無法統計高分層人數占全市的百分比;
2、在2006年的高考中,該校何世悅同學以政治五科總分900分獲省狀元;
3、2007年以後高考採用的是原始分,故高分層中括弧中所表示的是原始分段;
4、以上統計數據是根據每年的高考統計數據整理而成。如有錯漏,敂請指正;
5、因數據不足,2012年、2010年該校高考高於645分人數實為高於650分人數。
1998-2009學年度學科競賽省級以上獲獎情況統計
學年度
全國特等
全國一等獎
全國二等獎
全國三等獎
省一等獎
省二等獎
省三等獎
1998-1999
9
13
48
17
20
8
1999-2000
3
9
5
6
22
16
25
2000-2001
19
25
37
13
24
21
2001-2002
20
24
41
8
24
33
2002-2003
24
16
35
14
18
37
2003-2004
15
6
15
11
23
36
2004-2005
9
8
7
14
23
21
2005-2006
11
18
23
5
10
27
2006-2007
8
8
9
7
22
27
2007-2008
13
21
39
14
19
24
2008-2009
19
15
27
14
19
24
合計
3
137
144
260
125
199
259

知名校友

政治界
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文史學會理事會會長
經濟界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金融學系教授
科教文衛界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
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