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得里,“得里”,契丹語。原為遼太祖弘義宮所轄一級機構名稱,後亦作宮衛下一具體單位抹里(相當於“鄉”,或“鄉”下一級單位)和瓦里(由籍沒奴隸組成)的名稱。北得里為遼興宗延慶宮下之一抹里。是宮下另一抹里名南得里;是宮和遼道宗太和宮下尚有一瓦里徑名“得里”;太和宮下還有兩抹里,一名“恩州得里”,一名“斡奢得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得里
- 隸屬機構:遼太祖弘義宮
北得里,“得里”,契丹語。原為遼太祖弘義宮所轄一級機構名稱,後亦作宮衛下一具體單位抹里(相當於“鄉”,或“鄉”下一級單位)和瓦里(由籍沒奴隸組成)的名稱。北得里為遼興宗延慶宮下之一抹里。是宮下另一抹里名南得里;是宮和遼道宗太和宮下尚有一瓦里徑名“得里”;太和宮下還有兩抹里,一名“恩州得里”,一名“斡奢得里”。
北得里,“得里”,契丹語。原為遼太祖弘義宮所轄一級機構名稱,後亦作宮衛下一具體單位抹里(相當於“鄉”,或“鄉”下一級單位)和瓦里(由籍沒奴隸組成)的名稱。北得里為遼興宗延慶宮下之一抹里。是宮下另一抹里名南得里;是宮和遼道...
清朝於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二十七年(1681年至1688年),在黃河東側,約由今駱馬湖以北至淮陰開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韓莊運河,南接今裏運河,從而使運河路線完全與黃河河道分開。明清兩代規定運河漕船的載重量為400石。明朝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漕運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漕運量...
北洞裡 北洞裡,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上級認可。地名含義 因村民居住在河邊,河稱北洞港,村名稱北洞裡。歷史沿革 得名後沿用至拆遷。現為雙陽村15、16、21組。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後,境內分屬依仁鄉(仁義里)、吳宮鄉(寶座里)、蘇台鄉(貞豐里)。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六直(今甪直)富昌橋西南設巡檢司署,移駐六直。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長洲縣地置元和縣,境域分屬元和縣依仁鄉仁義里東19都,吳宮鄉寶座里上、中、下20都,蘇台鄉貞豐里北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