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市客家大屋建築群
- 地理位置: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
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客家山歌,獅貓,建築保護,
歷史建築
客家大屋建築古典,工藝精細,獨具匠心。尤其是那“仁善里”客家大屋,更是氣勢恢宏,盡顯古文化與古建築的魅力。此屋始建於清朝道光十四年,由江姓先祖仿照北方四合院祖宅而建,座南向北,占地1645平方米。
它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構成,內外裝飾藝術工藝極高,特別是其柱、樑、壁畫、陶塑、雕刻等,皆具地方特色。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該村江燮坤考取清代歲貢,由朝廷撥款在該大屋門前廣場豎立了兩支直徑30公分,高8.5米的石旗桿作為紀念,更顯其歷史之厚重。
每一根梁、柱,每一片檐、楣,皆雕刻成各式圖案,匠人巧思盡顯。壁畫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細膩的花草樹木,還是栩栩如生的鳥獸蟲魚,亦或是磅礴的山川河流,生動的人物典故,皆描畫得細緻入微,生動有序。每一筆、每一划,皆融入畫家的心血與情感,讓人在欣賞的同時,亦能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仁善里大屋正門門框厚重,由麻石板砌成,門框外沿雕刻成長條圓柱體,既減少單調,又增添莊重與典雅。門檻上貼門框兩邊石礅雕鏤成形,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寄託了屋主人對富貴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陽光透過屋檐縫隙灑在天井上,斑駁陸離的光影與周圍景物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美感。天井四角書寫“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大字,皆為草書,形似蝌蚪,龍飛鳳舞,點綴了天井景色,亦體現了屋主人對生活的悠閒雅致與詩意追求。
屋內門窗的木雕、陶塑花飾紋路變化多樣,工藝精細。每一處細節都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氣息,仿佛能穿越時光,與古人共品生活點滴。
除了仁善里大屋外,附近尚有永安里、福興里等大屋,組成龐大的客家建築群。這些大屋雖風格各異,但皆雄偉壯觀,工藝講究,文化底蘊深厚。
歷史文化
客家山歌
在廣寧縣北市、清桂、潭布、江屯等地,流傳著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客家山歌與舞山獅。這兩大傳統文化瑰寶,如同璀璨明珠鑲嵌在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北市大屋村土地上,訴說著客家人的情感和記憶。
客家山歌,那是風中的細語,是田野上的歌唱。歌詞里藏著山川的韻味,歌聲中流露著人們的情感。老一輩的人,用口口相傳的方式,將這份淳樸與真摯,傳遞給下一代。一般為四句式,演唱時,可低呤淺唱,也可高亢抒發心中情懷,每句一般為七個字,一、二、四句末尾字押平聲韻,第三句末尾字為仄聲不押韻。句式排列恰似七言絕句的舊體詩,且分別運用賦、比、興表現手法,貼切、生動、形象。無疑它是本縣藝術價值較高的民間歌謠。
《廣寧客家山歌》已被批准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獅貓
除了客家山歌,北市鎮的大屋村還有一種傳統文化令人矚目——舞山獅。這種舞蹈形式又被稱為獅貓、大頭狗,是江氏客家人的傳統文化之一。舞山獅的獅頭比南獅小一些,形狀酷似貓頭,舞姿仿照貓的走步、洗面、噬腳等動作,生動靈活,充滿了童趣和鄉土氣息。
在舞山獅的表演中,鑼鼓的伴奏也是一大特色。不同於一般舞獅採用的大鼓、中鑼、小鈸等樂器,舞山獅採用的是中鼓、大鑼、大鈸、運鑼(雙),敲起來疏密有序,高低緊湊,起伏跌宕,聲音渾厚而多彩,為整個表演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每年春節,大屋村的舞山獅活動如期舉行,獅隊穿著彩旗,敲鑼打鼓,挨家挨戶拜年,為村民們帶來歡樂與祝福。這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交流。舞山獅也在不斷地傳承與發展中。
建築保護
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