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嶺位於福建福州北郊,舊稱大、小北嶺,亦稱北峰。北嶺山巒平地拔起,連綿不斷,蜿蜒環繞,為市區的天然屏障。北嶺的蓮花峰、板橋、降虎寨、梧桐山等處,或兩峰夾峙,或傍山臨谷,地勢異常險峻。從新店秀山上北嶺經宦溪到貴安,這條古道為著名的用兵要道。古道上降虎寨雄踞隘口,前後寨門相距百米,寨門砌石一米高,兩旁高山聳峙。古代有重兵把守。元末王善紅巾軍由閩東進圍福州,明代倭寇由連江侵犯福州,都越北嶺直抵福州城下。土地革命戰爭中,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福州地區,越北嶺向連(江)、羅(源)蘇區轉移時,曾於降虎寨至梧桐山一帶,利用有利地形,痛擊國民黨的追擊部隊。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兩次侵占福州,其從連江登入的部隊,就是通過北嶺而進犯福州。民國33年(1944年)守軍80師曾於降虎寨、蓮花峰一帶阻擊,阻滯日軍達3晝夜。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從這裡擊潰國民黨軍在北嶺的防線,解放福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嶺
- 所屬省份:福建省
- 別名:北峰
- 景點:蓮花峰、板橋、降虎寨
簡介,歷史,北鎮鄉,
簡介
北嶺位於福建福州北郊,舊稱大、小北嶺,亦稱北峰。北嶺山巒平地拔起,連綿不斷,蜿蜒環繞,為市區的天然屏障。北嶺的蓮花峰、板橋、降虎寨、梧桐山等處,或兩峰夾峙,或傍山臨谷,地勢異常險峻。從新店秀山上北嶺經宦溪到貴安,這條古道為著名的用兵要道。古道上降虎寨雄踞隘口,前後寨門相距百米,寨門砌石一米高,兩旁高山聳峙。
歷史
古代有重兵把守。元末王善紅巾軍由閩東進圍福州,明代倭寇由連江侵犯福州,都越北嶺直抵福州城下。
土地革命戰爭中,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福州地區,越北嶺向連(江)、羅(源)蘇區轉移時,曾於降虎寨至梧桐山一帶,利用有利地形,痛擊國民黨的追擊部隊。
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兩次侵占福州,其從連江登入的部隊,就是通過北嶺而進犯福州。
民國33年(1944年)守軍80師曾於降虎寨、蓮花峰一帶阻擊,阻滯日軍達3晝夜。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從這裡擊潰國民黨軍在北嶺的防線,解放福州。
位於沂源縣南麻鎮區北部,1966年起,南麻一村居民遷此定居,與南麻一村同屬一個村民委員會,以地處南麻北側山嶺上得名。
現已與街道連為一起,成為鎮區一部分。
北鎮鄉
北鎮鄉概況
北鎮鄉位於夏邑縣縣城東16.2公里,西毗虬龍河,南依永夏煤田,北與本縣孔莊鄉、太平鄉接壤,東臨火店鄉。
全鄉總面積68.9平方公里,轄北鎮村、郭王樓村、閆廟村、吳各村、仇莊村、寨里村、朱樓村、蘇莊村、後林村、朱廠村、於各村、盧集村、鄺莊村、蔣古同村、後彭溝涯村、前彭溝涯村、河南省夏邑縣北鎮鄉常各村、王河村、劉元村、崔小廟村、譚樓村、任樓村、王六村、陳樓村、蔣莊村、孫後寨村、孫楊集村、宋莊村、劉莊村、孫瓦房村、劉暗樓村、林樓村、孫營村、曹莊村、劉集村等35個行政村,123個村民組。
全鄉耕地面積6.4萬畝,人口4.5萬人。
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70元。 北鎮鄉基地設施建設齊全,1999年經省水利設計院勘測設計,順利通過市、縣小城鎮建設論證,建立了商業區、工貿區,城鎮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小城鎮居住人口達8000餘人,從事二、三產業人員達1800餘人,小城鎮完成了綠化、硬化、亮化。
截止2000年底,全鄉完成通郵,通電話,通油路,通有線電視,極大改善了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北鎮鄉立足農業大鄉的優勢,確立了農業固鄉,工業興鄉戰略,在農業生產中,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確立了“三線四園”開發方案,“三線”即,高速公路蓮藕生產線,虬龍河小雜果生產線,劉集至劉莊優質小麥生產線;“四園‘即,閆廟、陳樓中藥材生產園,蘇莊,後林優質林果生產園,古同、郭莊蘆筍生產園,崔小廟、任樓蔬菜生產園。
目前,全鄉糧經比例達6:4。在企業上,鄉確立了“立足資源, 規模,流動發展”的思路,鄉採取低門檻政策,大打能人牌,讓利牌,制訂了《北鎮鄉關於發展鄉鎮企業的優惠政策》,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幾年來,由於政策優惠,強力推動,全鄉形成了以預製、化工、麵粉、紡織、板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鑄造,維修等為主的龍頭企業,全鄉企業總量達76家,從業人員7600人,年創利稅1100萬元。
夏邑縣北鎮鄉正式更名北嶺鎮已經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