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
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後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外城又稱“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956)...
北宋的官制是相當複雜的。北宋政權雖然建立,但當時在南方和北方,還存在著南唐、吳越、漳泉、南漢、湖南、荊南、後蜀、北漢等八、九個割據政權。就是在北宋統治...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
北京,又名魏郡,北宋時期行政區劃。轄十二個縣,範圍包括山東省德州和聊城、河北省邢台和邯鄲、河南省安陽三省五市。慶曆二年(1042年),建大名府為北京,治元城縣...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
北宋六賊,北宋年間六個奸臣的統稱,這六個人分別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基本都是宋徽宗時期重要的大臣,這六人朝廟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
北宋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為完善了中國山水畫面貌。北宋三大家另指中國書法史上的黃庭堅、蘇軾、米芾。...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
北宋官窯也稱舊官,南宋為新官。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五代時,北漢的麟州刺史楊信有子楊崇貴...
北宋統一戰爭,是宋朝建立後,對五代十國剩餘的割據政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的統一戰爭。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後難、先南...
北宋年號是北宋時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歷年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北宋年號是北宋時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歷年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楊文貴,北宋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土著首領。... 楊文貴,北宋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土著首領。 人物生平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與其叔楊光榮爭獻地內附宋朝...
北宋官員 陳安仁像 [1] 陳安仁,生卒年不詳,字彥常,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歷任泰興縣主簿、宣德郎、江寧府司法參軍。百度...
李漢超(約907―977年),字顯忠,雲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名將。李漢超初仕後唐,後仕後周,得到後周世宗柴榮的重用,官至殿前都虞候。北宋建立後,歷任散...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年),...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
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起義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開闢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趙光義外交 趙光義在處理民族外交問題上,先由“備邊通好”轉向“...
趙禎在位時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展,“和而不同”的慶曆士風得以涵詠和張揚。 [38] 趙禎醫療 趙禎非常關心醫療事業,對醫學傳承也具有強烈意識。天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