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華經》卷,北宋慶曆四年(1044)金銀書寫繪製的《妙法蓮華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華經》卷
- 作者:金銀
- 創作年代:北宋慶曆四年
- 幅式:卷
主要內容,主要評價,
主要內容
明洪熙元年(1425)修補重裝。卷六為山東省膠縣博物館舊藏,卷一、二、三、四、五、七為山東省即墨縣博物館舊藏。《妙法蓮華經》又稱《法華經》,是佛教大乘派的經典之一,後秦鳩摩羅什譯。全經共二十八品七卷;捲軸裝。每卷長1100厘米,高31厘米。
每卷用紙16.5~25張不等。各卷卷前均有金銀泥繪經變畫,每幅用紙3張。部分經紙有銀絲欄,框高22.5~23厘米。經文也用金銀泥書寫,楷書,每紙書寫26~33行,每行16~20字不等。
凡經名、菩薩、佛、如來、世尊諸佛等名皆為金書。每卷經文開端右上角書經名及序次,下書“後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每卷有供養人像及題記。第五卷有金書題記五行“果州西充縣抱戴里弟子何子芝與同壽女弟子陳氏、長男文用、次男文祚、小男文一同造此經,願長保全吉供養亡過母親楊氏”。
第七卷卷尾有銀書“慶曆四年太歲甲申十二月戊子朔五日壬辰弟子何子芝造此經一部謹記”題記三行。其後又有金書“大明洪熙元年孟秋吉旦善人葛福誠重修補造畢”題記一行。知為北宋慶曆四年果州西充縣(今四川省西充縣)人何子芝出資造此經,經明洪熙元年葛福誠修補重裝。各卷經變畫的內容,一般包括如來說法圖、護法神像、經變畫、供養人像等。各幅畫面均有文字榜題,以簡練的文字說明畫的內容。經變畫內容與該卷各品經文內容相應。如來說法圖,皆如來居中,並繪梵王帝釋、天王、菩薩、比丘弟子等。
其中如來、梵王、天王、菩薩皆為金面,余為銀面,各卷基本相同。現今所見中國唐代及其以前的寫經皆為紙本墨筆書寫,北宋時期用金銀字書寫的經卷亦極為罕見,這部《妙法蓮華經》書體為顏柳風格,文字工整嚴謹,字型優美,為宋代書法藝術之精品。
主要評價
其卷首的經變畫,畫風沿襲了唐代畫家吳道子開創的“吳家樣”風格,具有唐代佛教內容捲軸畫的藝術傳統。它為研究中國美術史、書法史、宗教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