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評論第20卷第1輯2019》是202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大法律評論第20卷第1輯2019
- 作者:編者:北大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責編:王晶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315118
- 類別:理論法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專題研討”、“論文”、“評論”和“譯文”四個欄目。
專題:黃鈺洲博士的《理性的規範性與歷史的延續性——哲學法學與歷史法學之爭》;黃茂欽教授的《經濟法視域下的“時空”之辨》;吳佩林教授的《論清代州縣衙門訴訟文書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蔣正陽博士的《變革與承續:陝甘寧邊區自首制度的表達與實踐》。
論文:李騰博士的《作為行動理由的服務性權威》一文對約瑟夫·拉茲提出的服務性權威理論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和剖析。艾佳慧老師的《連續性思考的“神話”——侵權法經濟分析模型質反思》一文對侵權立法的規則與標準——連續性思考的邊際模型的法規範建構和適用的空間及程度——展開了詳細的分析。蔡仙博士的《論過失犯中結果避免可能性理論之演變》一文運用知識考古的方法,頗為詳細地梳理了當下結果避免可能性理論“何以如此”的深層因由及規律性變動邏輯。鄧卓行同學的《強迫勞動罪的實質法基礎與教義學闡釋》一文以我國《刑法》第244條規定的強迫勞動罪展開,通過對本罪“法益為何”與“實行行為認定”兩個問題的細緻研究,提出以法理和憲法為判斷依據,進而填補刑法規定的實質性內涵這一基本分析思路。
評論:范繼增博士的《廢除〈人權法案〉與退出〈歐洲人權公約〉:英國普通法法理能否有效保障基本權利?》一文,作者得出普通法難以對新興權利和大眾的權利需求提供細緻且高效的保障這一結論。作為前述文章的審讀人,李紅海研究員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立場和結論。這兩篇文章對照來看,更有利於我們理解相同議題的多重解讀之可能性及其限度等問題。葉姍教授的《個人所得稅量能課徵的法律構造》一文相對全面地評述了我國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的成功與不足之處。繆因知副教授的《資產管理違法所得追繳模式研究》一文,通過比較借鑑美國相關制度模式和實踐經驗,以公私法相互協調為目的,就證券資管違法所得追繳模式及其執法法理展開詳細地分析。孫競超博士所撰寫的《社交媒體能為民主做什麼?——讀桑斯坦的〈標籤共和國〉》一文,抽取出桑斯坦的行為科學分析方法論立場,對書中所揭示的分裂式民主、行為邏輯及其成因展開詳細的述評,結合我國當前高速信息化與網路化的態勢,提出認真看待網路媒體時代的公眾參與以及憲法學者如何研究網路法的啟發性問題。
《北大法律評論(第20卷第1輯)》*後譯文取自“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關於“法律的性質”這一詞條,對理解這一主題的學術史概況與發展趨勢頗有助益。
作者簡介
《北大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是由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在校學生組成。主要由博士生碩士生負責稿件的組織篩選工作,有部分本科生參與初級編輯工作。
圖書目錄
專題 時空維度中的法學(律)
黃鈺洲 理性的規範性與歷史的延續性——哲學法學與歷史法學之爭
黃茂欽 經濟法視域下的“時空”之辨
吳佩林 論清代州縣衙門訴訟文書的多樣性與複雜性——以《南部檔案》中的“票”為中心
蔣正陽 變革與承續:陝甘寧邊區自首制度的表達與實踐
論文
李 騰 作為行動理由的服務性權威
艾佳慧 連續性思考的“神話”——侵權法經濟分析模型之反思
蔡 仙 論過失犯中結果避免可能性理論之演變
鄧卓行 強迫勞動罪的實質法基礎與教義學闡釋
評論
范繼增 廢除《人權法案》與退出《歐洲人權公約》:英國普通法法理能否有效保障基本權利?
李紅海 普通法能否更為有效地保護人權?!
葉 姍 個人所得稅量能課徵的法律構造
繆因知 資產管理違法所得追繳模式研究
孫競超 社交媒體能為民主做什麼?——讀桑斯坦的《標籤共和國》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