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遺產是北京冬奧會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冬奧會環境遺產主要包括,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持續改善、低碳奧運的措施與機制、可持續性管理的政策與體系等方面。該報告為北京冬奧會環境遺產報告,主要介紹從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形成的上述方面的遺產成果。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京津冀及周邊省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實施治氣、治沙、治水攻堅戰,採取一系列精細化防控措施,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積極實施山地賽區保護和生態修復,形成了生態賽區、森林場館的良好形態;全面推進低碳管理,進行低碳場館創新示範,廣泛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採取行動推動碳中和,推廣碳普惠制;在全社會推廣普及可持續理念,在北京冬奧會進行可持續措施的廣泛套用。基於此,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聯合編制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環境遺產報告(2022)》。
作品思想
北京冬奧會籌辦七年來,遵循綠色辦奧理念,加速主辦城市和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步伐,廣泛開展碳減排和碳中和技術創新和套用示範,進行可持續管理體系創新,全面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台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環境遺產報告(2022)》介紹了北京冬奧會在生態環境、低碳奧運、可持續性管理三個方面所形成的重要遺產成果。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自2015年申辦成功以來,京津冀及周邊省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實施治氣、治沙、治水攻堅戰,採取一系列精細化防控措施,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大氣環境顯著改善,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由78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賽區及周邊風沙問題獲得有效治理,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森林覆蓋率分別由41.6%和37%增長至44.4%和50%。京津冀地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提高,北京市污水處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張家口市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積極實施山地賽區保護和生態修復,形成了生態賽區、森林場館的良好形態。
低碳奧運樹立典範。全面推進低碳管理,進行低碳場館創新示範,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普及套用,在全社會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廣泛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依託±500kv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和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實現全部場館常規電力需求100%由綠色能源供給;採取行動推動碳中和,實施林業碳匯 捐贈和涉奧企業碳匯捐贈示範,推廣碳普惠制,搭建面向公眾的自願減排交易平台。
可持續理念深入人心。創新建立具有北京冬奧會特色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實現奧運籌辦全過程、全領域的可持續性融入和管理,為規範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可持續性工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示範。在全社會推廣普及可持續理念,通過持續開展各類教育和宣傳活動,提升了公眾對於冬奧可持續的參與度,促進了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升。
作者簡介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為承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組織機構,為獨立事業法人,成立於2015年12月15日,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執行委員會為組織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全部籌備和舉辦工作。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於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位於海淀區信息路,占地面積7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共擁有室內外訓練場館近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