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風廊道,指的是為了防止高樓擋住空氣流通,北京市決定打開數條通道吹走霧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通風廊道
- 外文名:Beijing Ventilation Corridor
- 作用:空氣流通
打開5條向城市送風吹霧霾
為了讓徐徐清風能吹進城市,不被高樓大廈組成的“圍牆”阻擋在外圍,北京市計畫打開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並形成10多條寬度達到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形成一套完整的通風廊道網路系統。北京市規劃委19日發布了這一信息。
5條廊道處處見綠見公園
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說,北京市正在利用通風潛力較大地帶,完善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系統,以提升建成區整體空氣流通性,其中,5條寬度500米以上通風廊道被定位為“一級”。記者發現,這5條廊道串起了本市多座公園和大面積綠地。
其中,即將改善西北部通風環境的第一條廊道,將從植物園開始,至昆明湖,經昆玉河,穿紫竹院公園、動物園一線,最終抵達玉淵潭。
改善西部通風環境的第二條廊道,也是從植物園起,經西五環及兩側綠化帶一路向南。
改善中心城區沿中軸線地區通風環境要靠第三條廊道。這條廊道的起始點在太平郊野公園,然後經東小口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一路向南,順著北中軸線抵 達後 海、北海、中南海區域,再蓄力向南至天壇公園,到龍潭公園後仍不停歇,還將順著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繼續向城南輸送清風。
中心城東部地區,尤其是酒仙橋到CBD區域的通風環境,要靠第四條廊道來改善。這條廊道始於清河郊野公園,先後經過朝來森林公園、太陽宮公園、朝陽公園,然後順著東北五環的綠地一路抵達東南五環,再沿京滬高速及兩側綠化帶“順流而下”。
中心城東部地區通風環境的改善,還有第五條廊道的支持。這條廊道主要依託京密高速到東五環及兩側綠化帶一線,為東部地區輸送新風。
通風廊道內難蓋“大高樓”
為什麼要打通這些通風廊道?記者了解到,通風廊道一般是以大型空曠地帶連成,例如主要道路、相連的公園綠地、建築線後移地帶及低矮樓宇群,通風廊道一般沿著風的方向伸展。在很多研究中,通風廊道被視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吹散霧霾的方法之一。
記者發現,確定的5條一級廊道長度都很長,但主要以縱向為主,少了一些橫向的大通道。至於少了橫向通風廊道的原因,領域內的專家說,因為北京冬天主要刮西北風、夏天刮東南風,因此縱向、順著風向斜著的風道將會最有效地解決霧霾集中的問題,“吹起來最有勁兒”。
王飛說,除了縱向的一級廊道以外,本市還將有十餘條80米寬的二級廊道。記者還了解到,未來還有可能建設三級通風廊道,並且由此形成整個通風“網”。
如果要成“網”,這些劃入通風廊道的區域就會被嚴格控制建設規模。集中建設的“大高樓”幾乎不會再出現於通風廊道區域,同時,未來如果有了條件,還將打通阻礙廊道連通的關鍵節點。
上萬平方公里納入生態紅線區
王飛說,北京已經初步劃定生態紅線區面積,總面積在1.1萬平方公里以上,約占全市市域範圍的70%以上。紅線區內有重要生態價值山區、森 林、河流湖泊、基本農田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重點公益林等等,這1萬多平方公里內將嚴格禁止建設與生態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
同時,本市將對山區進行整體保育和生態修復,平原區重點是增加綠地總量,最佳化布局,重點是加快以廊道為主的生態網路建設。同時,將生態紅線區內村莊建設成為環境優美、配套方便、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麗鄉村和城市“後花園”。
生態紅線區和集中建設區以外區域為限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主要由集體建設用地、少量分散城鎮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組成。王飛說,限制建設區是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實現人口疏解、用地減量、功能最佳化、城鄉統籌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點地區。
記者獲悉,限制建設區要實現“減地增綠”,城中村和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將減量騰退,尤其是在生態廊道上集體產業用地減量將被優先推動,並將實施綠色空間逐步劃入生態紅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