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系。

1954年,北航成立航空無線電專業,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航空電子類專業,1958年建立航空無線電系。1978年被批准為國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單位,1980年更名為電子工程系。1981年建立碩士點,1986年建立通信與電子系統博士點,1998年批准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03年批准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02年10月,為了推動通信與電子學科群的發展,最佳化學科布局,成立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學院下設3個系,包括:信息與通信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光電與信息工程系和1個教學實驗實踐中心,建有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航空電子重點實驗室和中國民航數據通信及新航行系統重點實驗室。與其他單位聯合建有國家衛星導航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建立了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71名,包括正高職稱46人,副高職稱6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千人計畫入選者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畫5人,入選國家優青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54.9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所屬地區:北京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主要獎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院系概況,學術研究,

院系概況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學院從單一的航空電子專業發展成為涉及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光學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5個一級學科,13個博士點,13個碩士點和9個本科專業的學科群,並設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和2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博士點包括: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學工程以及自主設定的信息網路、積體電路設計、遙感傳輸與處理。本科專業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工程(光電通信)專業、交通運輸(民航信息工程)和積體電路設計。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國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點學科,電子信息工程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本科專業。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獲評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在校本科生1077人、研究生1057人,留學生23人。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250人左右,學歷碩士生240名左右,學歷博士生70名左右,留學生10名左右。近三年,該院生源質量位居北航前茅,優秀生比率也居北航第一,此外,學生升學率達70%以上,就業率在98%以上,學生在各用人單位均獲得好評。學生校外科技活動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全國“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成績卓著。“十五”期間,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3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編寫的教材19本,包括國家重點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國防科工委重點教材2本。

學術研究

學院的學科緊密結合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航空航天信息領域高新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在航空航天通信、遙控遙測系統理論與技術、衛星導航和新航行系統、聲光信號處理、機載/星載合成孔徑成像、電磁輻射及散射理論、隱身及反隱身技術和機載高速匯流排等方面實力雄厚,成果突出。相關研究方向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在航空航天信息尖端技術領域,取得多項標誌性成果,包括國內第一個Walsh遙測系統、我國第一幅星載真實數據SAR圖象和機載3米解析度圖象、空天地一體化空中交通服務網關集群平台、大型緊縮場建造、遙測加密與偵收系統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為國民經濟、科學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近20年來,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含一等獎1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省部級二等獎以上30餘項(一等獎5項)。
學院瞄準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創新團隊和創新平台建設,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計畫、國防973、國防基礎研究、國家重點科技支撐計畫、國防重大預研和國防重大型號等重大項目,年度科研經費超過1.5億元。
經過50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學科覆蓋面廣、科研水平高、航空航天特色明顯、辦學水平較高、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教學和科研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