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成立於2009年8月22日,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太空飛行器業務的責任主體和業務總體單位,承擔著載人太空飛行器領域的發展規劃、預先研究、總體設計、系統集成、運營支持和載人太空飛行器套用研究,並負責開展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
- 成立時間:2009年8月22日
- 所屬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成立於2009年8月22日,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太空飛行器業務的責任主體和業務總體單位,承擔著載人太空飛行器領域的發展規劃、預先研究、總體設計、系統集成、運營支持和載人太空飛行器套用研究,並負責開展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
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成立於2009年8月22日,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太空飛行器業務的責任主體和業務總體單位,承擔著載人太空飛行器領域的發展規劃、預先研究、總體設計、系統集成、運營支持和載人太空飛行器套用研究,並負責開展相關領...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目前擁有 3 個檢測服務實驗室,分別為無線電校準檢測實驗室、 北京星航機電裝備有限公司理化檢測中心和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試驗中心。在平台工作的推動 下,三個實驗室已全面開放於社會各界企業,可以提供的主要服務特色有:①北京星航機電裝備 有限公司理化檢測中心集理化、無損、...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8月21日,是中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是中國唯一從事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研究單位。發展歷史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於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和楊秉新...
《太空飛行器常壓熱性能試驗方法》是2020年5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編制進程 2019年10月18日,《太空飛行器常壓熱性能試驗方法》發布。2020年5月1日,《太空飛行器常壓熱性能試驗方法》實施。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衛星裝備研究所、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主要...
《太空飛行器艙段分離用火工裝置引爆控制設計方法》是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於2018年10月24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公布號為CN109795720B,專利公布日為2021年6月18日,發明人是李慧軍、劉岩、劉宏泰、吳京松、石奕拓、陳瑞勛、孫犇、陳朝基、杜占超、儀德英、陳恆智、武逸然、周垚、姬燕、張濤。 對比檔案 CN 103499244...
標識象徵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人團結一致,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空間科學前沿,以建成中國核心、國際著名的總體性研究機構為目標,引領空間科學發展,帶動空間技術創新,矢志樹起中國人鑄就的人類探索太空新豐碑。精神文化 使命:引領空間科學發展,帶動空間技術創新,樹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新豐碑 定位:中國空間科學及其衛星...
突破和掌握了航天飛行器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關鍵技術,實現了航天員從短期飛行到中長期飛行的生命安全保障。自主研製了以“飛天”艙外航天服為代表的航天員系列化功能服裝,全面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研製生產了6大類上百種航天食品,把“舌尖上的中國”帶進茫茫宇宙。設計並完成了近百項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為...
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 中關村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LXI聯盟會員單位 PXI聯盟會員單位 市場覆蓋範圍 科研院所和試驗基地 飛機、高鐵、汽車、船舶、鋼鐵等民用製造行業 政府、高校、石油、化工、電力、電信等民用服務行業 市場輻射 30 年的積澱,鑄就了航天測控公司輝煌的成就,高效協作的科研團隊,保證了航天測控公司旺盛的生命...
發射場系統主要任務是負責火箭、飛船和套用有效載荷在發射場的測試和發射,新建了航天員技術區,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運輸”及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先進測發模式。測控通信系統 測控通信系統主要任務是完成飛行試驗的地面測量和控制。在原有衛星測控通信網的基礎上,研製建設了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S波段統一測控...
組建後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將以引領有效載荷技術發展、推進空間技術進步為使命,牢牢占據有效載荷領域的制高點,構建中國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的總體單位,打造中國實力強勁的有效載荷核心部件製造中心,建成國內強大並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研製和產業化基地。為實現上述目標,西安分院將以提升核心技術...
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先後研製成功50多種大、中、小型發動機,用作各類戰略武器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動力裝置。特別是研製成功的氫氧火箭發動機,曾把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亞洲一號”衛星、“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嫦娥二號等送入預定軌道,從而使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躋身於國際發射服務市場,並為開創...
北京大學空間物理與套用技術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60年的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學專業。擁有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教育部“2011計畫”重點領域協同創新團隊。主要科研方向為:空間物理學、空間環境與空間天氣學和空間探測技術。科研成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次)、教育部自然科學...
馬超,零壹空間集團聯合創始人,現任零壹空間集團總裁兼CTO。人物經歷 馬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運載工具與運用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畢業後任職於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歷任設計員、副主任設計師、總體研究室副主任、所科技委總體組組長,曾參加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研製任務。2015年,馬超作為聯合創始人與舒暢共同創立了...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22年9月,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院抓總研製的“創新x”系列首發星——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工作正常,搭載的多個科學載荷按計畫開展了測試,獲得...
2019年10月23日,航天先進制造技術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研討會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航天製造能力”為主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承辦,西安航天化學動力有限公司和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協辦。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已有1000餘項成果獲得...
實踐一號衛星的空間技術試驗任務是對衛星的基本技術和系統進行長期空間考驗,主要包括矽太陽電池和鎘鎳蓄電池組成的電池系統、無源主動式溫控系統、16路遙測系統等。實踐一號衛星在軌運行期間,我國利用其上的G-M計數器測到中國上空1300~1826km、260~700km範圍內,總計數率小於1粒子/s。實踐一號衛星在太空正常運行了...
2023年9月訊息,美國商業航天公司相對論空間在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進行永旺R發動機系列熱點火試驗。簡介 斯坦尼斯航天中心以前叫國家空間技術實驗室, 現在是NASA的主要大發動機試驗基地,包括太空梭主發動機的研製試驗。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同時還是NASA遙感成果商業化的主要中心,協助各公司進行環境諮詢、陸地使用規劃和自然...
2017年,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 共3個詞條14.8萬閱讀 湯洪波 湯洪波(英文:Tang Hongbo),男,漢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
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探月天文套用分系統主任設計師,863-703項目和973子項負責人)。2024年10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常進長期從事空間帶電粒子和伽馬射線探測技術方法及飛行試驗研究,創新發展了一種高能宇宙線電子探測的新技術方法,作為...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與國家減災中心聯合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減災套用研究中心”,與青島市政府共建“光電院青島研發基地”,與國科雷射公司組建國家半導體泵浦雷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施資源 儀器設備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有固定資產總額3.04億。有各種主要設計、加工、試驗設備50餘台(套...
2011年11月1日搭載“神舟八號”航天飛船 2011年,掌握太空返回式太空梭、飛船和衛星技術的國家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國家,每年這三個國家發射的返回式太空梭、飛船、衛星數量極其有限;因此太空搭載資源在全球是極其稀缺和珍貴的。合作夥伴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地處北京市海淀區,是...
在“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研製發射工作中榮立二等功,在“神舟號”飛船飛行試驗工作中獲突出貢獻獎。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他,書生氣質十足,談笑風生間全身都散發著儒雅堅定的氣質。他,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後,從事技術設計工作10多年,先後擔任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所長、院綜合計畫財務部部長、副...
三、作為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先導。因為太空人必須採取與返回式衛星相似的方法返回地面,只有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才能為載人航天打下基礎。因此,返回式衛星在世界各類太空飛行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世界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技術特點 研製返回式衛星,除了要解決一般衛星的結構、溫度控制、姿態控制、電源和...
60年代初,在配合半導體和電子工業的發展中,她多次組織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多學科、多技術相結合的攻關會戰,縮短了由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周期,提高了科研效率,生產出一系列新產品,令人難忘的是在研製高純試劑和高純材料的過程中,王民瑞與大家經過反覆實踐,總結出了在淨化環境較差的情況下縮小空間及密閉連續生產等...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研製總體單位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指揮是何宇,總設計師是賈世錦。 [61]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共有 14 個分系統,是中國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嚴苛的太空飛行器。 [62] 為滿足空間站任務需求,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確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最短時間、最高標準完成...
1986年9月—1989年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固體力學專業,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1982年7月—1992年12月,擔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專業組長。1989年2月—1989年11月,與德國MBB公司MPC-75項目技術合作。1992年12月—1995年3月,擔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3月—1999年10月,在中航六O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