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際科學界先後發起並組織實施了以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為研究對象,由四大研究計畫組成的全球變化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
- 時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 研究對象: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
- 研究院大事記:揭牌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舉行
成立背景,正式成立,大事記,研究領域,
成立背景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際科學界先後發起並組織實施了以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為研究對象,由四大研究計畫組成的全球變化研究計畫,即: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計畫(IHDP,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gramme)、生物多樣性計畫(DIVERSITAS)。全球變化科學以“地球系統”為研究對象,將大氣圈、水圈(含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視為一個整體,探討由一系列相互作用過程(包括系統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基本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與地球的相互作用)聯繫起來的複雜非線形多重耦合系統。這種地球系統的整體觀、對物理、化學、生物三大基本過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對人類活動影響地球環境的特別關注,使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作為一門全新的集成科學出現在當代國際科學的前沿。
北京師範大學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國內唯一的集合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長期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一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問題的綜合集成研究,2008年1月19日,學校依託綜合性、交叉性和系統性的多學科優勢,在原有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水科學研究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院以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中心,以及一批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為支撐平台,同時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科學家的合作組建創新團隊,形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與教學群體,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套用人才。
研究院的使命是結合當今地球科學發展突出學科交叉和注意綜合研究的特點,以地球系統模式及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為基礎,全球變化綜合觀測數據平台為支撐,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的相互影響機制為紐帶,全球變化經濟學為重點突破方向,結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地球科學提出的要求,增強全球及區域性氣候與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有效地以國民經濟服務為目標,開展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的集成研究,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學研究中心和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正式成立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舉行,標誌著北師大全球院珠海研究基地正式成立。該研究基地的成立為發揮雙方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台。在未來幾年,雙方將合作開展區域氣候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的集成研究,共同建設《區域氣候變化觀測與模擬實驗室》(暫定)。最終建設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更好地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大事記
2011年12月16日
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舉行
2011年3月11日-12日
“氣候變化歸因分析”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召開。
2011年1月24日
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珠海研究基地籌建座談會召開。
2010年7月9日
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啟動,我院多名教師承擔研究任務。
2008年12月15-16日
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暨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隆重舉行。
研究領域
我國已初步具備了全球變化的研究能力,同時也還存在不足。為了突出科學前沿,重視自然科學之間、科學與技術之間、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學科交叉,研究地球各圈層的相互作用機制,不做單一學科的重複性工作,為了突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突出當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因此,結合我國特點和優勢,提出全球變化的幾個關鍵問題,即以下四個重點研究方向:
地球系統模式
地球系統模式是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工具和地球系統科學不同學科分支相互交叉的一個重要平台,是深入研究全球變化的機制和原因、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並制訂應對措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方向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
(1)高精度高解析度物理氣候系統模式;
(2)地球氣候系統模式;
(3)地球系統模式;
(4)地球系統模式中的高性能科學計算理論與方法;
(5)用於地球系統模式的超級計算機支撐軟體系統研究開發。
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的相互影響機制
近30多年來東亞地區已經成為全球人類活動最強烈的地區,更好理解東亞人類活動對區域和全球氣候的影響、以及對全球變化的回響,有重要科學意義。本研究方向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
(1)人類活動和全球變暖的關係;
(2)碳循環過程及其不確定性;
(3)大氣氣溶膠對全球變化的影響;
(4)海洋陸地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
全球變化研究中的地球觀測數據同化與套用
利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結合信息網路通訊、GIS、GPS等空間信息獲取與處理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提供遙感對地觀測數據、器測資料、野外綜合觀測網路數據一體化的網路集成數據共享平台,服務於理解並模擬不同時空尺度下的固體地球系統、流體地球系統和生物地球系統過程以及系統之間相互作用機制,揭示全球變化的規律;揭示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生態間相互作用機制。本研究方向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
(1)面向全球變化的地球觀測數據信息提取與同化;
(2)地球系統觀測與模擬數據共享平台建設;
(3)地球觀測數據在全球變化研究中的套用。
全球變化經濟學
該研究將綜合考慮全球變化經濟學問題,評價現有的全球變化經濟學相關模型與協定,並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分析我國在全球變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並從機遇與潛力的角度全面分析全球變化對我國的影響,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並提出相應的社會經濟對策。本研究方向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
(1)全球變化的經濟社會影響及適應性評價;
(2)不同經濟發展模式對全球變化影響的技術和經濟評估;
(3)經濟全球化對全球變化的影響、後果及應對措施;
(4)國際減排協定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