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北京大學軟體學院)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北京大學軟體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北京大學經2002年3月15日第451次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成立“北京大學軟體學院”。北京大學經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將“北京大學軟體學院”與“北京大學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結合,“北京大學軟體學院”更名為“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對全國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中期評估中,北京大學軟體學院綜合評比排名第一,被譽為“示範中的示範”;2004年11月9日,學院榮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9日,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9月,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驗收評估,評估結果為“綜合排名第一”。

學院於2002年3月成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學院(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兩個學科(軟體工程學科、積體電路設計與工程學科)、三個基地(國家軟體人才國際培訓(北京)基地、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的綜合性軟體與微電子人才培養實體。學院以培養軟體工程、積體電路工程、項目管理、電子與通信工程4個領域的工程碩士為主體。學院以脫產、在職的培養方式,形成了每年可為國家培養1000名左右的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Software & Microelectronics,PKU
  • 簡稱:北大軟微、軟微
  • 創辦時間:2002年3月15日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校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院黨委書記:陳向群、院長:吳中海
  • 博士點:電子與信息
  • 地址:北京市大興工業開發區金苑路24號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辦學條件,專業設定,師資力量,合作機構,學校領導,所獲榮譽,

辦學歷史

為適應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和軟體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實現中國軟體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以教高[2001]6號文正式批准北京大學等35所高等學校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根據檔案精神,北京大學經2002年3月15日第451次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成立“北京大學軟體學院”。
根據教育部、科技部教高[2003]2號檔案:關於批准在北京大學建立“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精神,北京大學經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將“北京大學軟體學院”與“北京大學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結合,“北京大學軟體學院”更名為“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對全國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中期評估中,北京大學軟體學院綜合評比排名第一,被譽為“示範中的示範”;2004年11月9日,學院榮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9日,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9月,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驗收評估,評估結果為“綜合排名第一”。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按照北京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按新模式建立、新機制運行的北京大學的新型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探索多途徑合作辦學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與國內外企業合作,拉動社會資金投入,實行運作企業化、辦學專業化和後勤社會化,實現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複合交叉型、國際化人才的目標。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秉承北京大學“民主科學、兼容並蓄”的傳統,堅持北大“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以堅持創新創業、堅持面向需求、堅持質量第一為建院宗旨。
學院於2002年3月成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學院(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兩個學科(軟體工程學科、積體電路設計與工程學科)、三個基地(國家軟體人才國際培訓(北京)基地、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的綜合性軟體與微電子人才培養實體。,學院以培養軟體工程、積體電路工程、項目管理、電子與通信工程4個領域的工程碩士為主體。學院以脫產、在職的培養方式,發展形成了每年可為國家培養1000名左右的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規模。
2006年6月,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驗收評估,綜合排名第一。2007年1月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中期評估。“北京大學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 於2TBL_0TBL_04年獲得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於2TBL_0TBL_05年又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了《關於下達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名單的通知》(學位【2011】72號檔案)。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名單的通知”,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獲準招收工程博士(電子與信息領域)。2012年正式招生,研究方向為:1、軟體工程專業方向;2、積體電路工程專業方向。

學術研究

學院建有微電子發展戰略研究室、大數據技術研究室、智慧型計算與感知技術研究室,以及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此外,學院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知名企業合作建設了一批聯合實驗室和聯合創新中心。
微電子發展戰略研究室
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促使我國從積體電路消費大國成為產業強國,深入研究積體電路產業與微電子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與措施,在王陽元院士的主持下,依託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和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的優勢資源,於2005年4月成立了北京大學微電子發展戰略研究室。
大數據技術研究室
北京大學大數據技術研究室依託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由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合作建設。大數據技術研究室源於2004年成立的數位化技術研究室,經過10餘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北京大學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室現有教授6名,副教授6名,講師4名,在校博士生15名,碩士生 30 余名,設有大數據系統與分析、大數據安全、情境感知服務三個課題組。研究室參加建設的科研基地包括: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網路與軟體安全保障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上海2025大數據研究中心、北京大學IBM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中心等。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現代服務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統研究中心、數位化技術研究室、信息系統研究室基礎之上組建成立。研究中心的主題為情境感知服務,包括情境感知、感知服務、知識管理三大方向,涉及:軟體工程、服務計算與智慧型、工作流、雲計算、SOA、情境感知、物聯網、多媒體與人機互動、數據挖掘、知識發現等研究領域。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2012年,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建院十周年,提出了未來十年“面向產業,培養人才;面向需求,建設學科;面向領域,凝鍊方向” 的發展規劃。為了更好地培養交叉型人才,促進學科建設,2013年8月學院在已有的12個系和40個專業方向的基礎上,成立軟體技術與服務工程領域、微納電子與嵌入式系統領域、金融信息與管理技術領域和新興交叉領域四個學科組,以領域為核心,形成教學研究團隊,全面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2016年,學院將學科進一步調整為軟體工程與數據技術系、網路軟體與系統安全系、積體電路與智慧型系統系、金融信息與工程管理系、數字藝術與技術傳播系五個專業學系。
軟體工程與數據技術系
軟體工程與數據技術系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軟體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培養能適應產業和技術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實用型、複合交叉型、國際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軟體工程技術
主要研究複雜軟體系統開發、運行與維護的理論、方法、技術及相應的支撐工具、平台與環境。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軟體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需求分析、設計、實現和維護等工程實踐活動的能力,以及軟體項目組織與管理能力,成為能適應軟體產業和技術發展要求的研究、開發與管理人才。
大數據技術
主要研究大數據收集、交換、存儲、分析、可視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及相應的支撐平台,包括大數據機器學習的算法、模型與系統,大數據平台與雲平台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增強技術和自動部署技術,面向智慧城市、醫療健康、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決策與精準服務。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數據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大數據技術研究、數據平台構建、大數據分析和服務創新等工程實踐活動的能力,成為適合大數據產業和技術發展要求的研究、開發與管理人才。
服務工程
主要研究服務系統開發、部署、運營與維護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服務選擇、發現、組合、推薦,情境建模方法、工具與執行引擎,面向智慧養老、智慧校園等領域的情境感知服務系統等。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服務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雲計算、情境計算研究,情境感知服務系統開發,服務設計、實現、運營、維護等工程實踐活動能力,成為適合現代服務業和技術發展要求的研究、開發與管理人才。
網路軟體與系統安全系
網路軟體與系統安全系面向國家安全需求、網路軟體與系統安全發展需求、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系統安全保障與隱私保護產品的市場需求,培養能適應產業和技術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實用型、複合交叉型、國際化人才。
主要研究系統安全與數據安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基於可信計算的系統安全、基於密碼學的數據安全、作業系統與虛擬化安全、基於大數據的安全威脅分析、大數據隱私保護、雲安全的可信服務、惡意行為檢測與防禦、系統安全與可信性評測等。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網路空間安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可信計算技術的研究,系統安全分析、設計與增強等工程實踐活動的能力,成為適合網路空間安全需求的研究、開發和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軟體安全
掌握紮實的軟體工程、套用密碼學等基礎理論,以及計算機軟體、系統安全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具備從事計算機軟體與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能力。學生有能力適應國家安全需求和計算機軟體與系統產品的市場需求,成為國家和行業急需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諮詢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2)網路與系統安全
掌握堅實的軟體工程、套用密碼學等基礎理論,以及系統安全、網路安全等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具備從事網路與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能力。學生有能力適應國家安全需求和網路與系統安全保障產品的市場需求,成為國家和行業急需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諮詢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3)大數據與雲安全
掌握堅實的軟體工程、服務計算、套用密碼學等基礎理論,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系統安全與隱私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具備從事大數據、雲計算系統安全保障與隱私保護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能力。學生有能力適應國家安全需求和大數據、雲計算系統安全保障與隱私保護產品的市場需求,成為國家和行業急需的研究、開發與管理諮詢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積體電路與智慧型系統系
積體電路與智慧型系統系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優秀的職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側重提高學生在積體電路、嵌入式軟體與系統、套用電子或新能源方面的設計與工程實踐能力、項目組織與管理能力、創新精神與國際競爭能力。
招生方向(北京):電子與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統設計)
研究嵌入式系統設計技術和工程化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堅實的嵌入式產品工程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嵌入式系統設計、底層軟體、中間件及硬體研究開發的工程實踐能力。畢業後學生有能力適應嵌入式系統產品市場需求,成為企業急需的嵌入式系統設計、實現與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電子與通信工程(智慧型硬體與系統晶片)
研究智慧型硬體的結構和技術特點,研究面向套用的SOC晶片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嵌入式軟體和硬體開發技術基礎,掌握軟硬體硬體產品設計方法,特別是利用開源硬體平台進行產品設計的方法,具有SOC系統的設計能力。畢業後學生有能力適應智慧型產品的市場需求,為企業設計出滿足市場需求、套用智慧型產品的SOC晶片,成為企業急需的研究、開發與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積體電路工程(智慧型系統集成技術)
研究智慧型系統的原理、結構和實現技術,以及智慧型系統的套用方法。重點智慧型移動系統、物聯網以及智慧型控制 系統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智慧型產品分析、智慧型系統硬體設計、智慧型系統軟體設計、智慧型感知 與計算等技術,具有智慧型系統分析、設計和集成能力,成為社會和企業急需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現能力的智慧型產品設計、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金融信息與工程管理系
金融信息與工程管理系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金融服務業發展和工程管理需要,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金融學、管理學理論基礎和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具有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優秀的職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側重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項目組織與管理能力,創新精神與國際競爭能力。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方向致力於培養兼具金融和信息技術雙重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掌握金融創新、網際網路金融、金融大數據、金融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和實踐知識。學生畢業後可在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金融科技方面的管理和研發工作。
創新與創業投資管理
創新與創業投資管理致力於培養創新與創業管理方面的複合型人才。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掌握企業的創新戰略管理、研究與開發管理、新產品管理、組織管理、創新管理、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商業創新與金融戰略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和實踐知識。學生畢業後直接從事創新創業工作,或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創新創業方面的管理工作。
數字藝術與技術傳播系
數字藝術與技術傳播系面向數字藝術和語言方向培養交叉型、複合型的國際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數字藝術
主要研究數字藝術的創意、設計、互動、技術和相應的工具與環境。包括計算機動畫與遊戲、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新媒體藝術與技術、創意設計與工業設計等。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數字藝術專業基礎,兼具藝術設計與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作品輪訓、研究實踐和工作室實踐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流程化方法、數位化技術等進行創作、設計和研發的能力,使其成為適應文化創意產業和技術發展要求,既懂藝術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語言信息工程
主要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的方法、技術和工具。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計算語言學專業基礎,兼具語言文化和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以及高級雙語套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先進的翻譯方法、翻譯工具和資源從事科技翻譯、技術文檔寫作、本地化與國際化服務工作,使其成為適應現代語言服務業和技術發展要求,既掌握語言文化又掌握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師資力量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北京大學軟體學院)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按 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要求,本著建立高起點、國際化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的目標,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希望建設一支學術和教學水平高、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了解國內外軟體發展與需求、外語能力強、競爭能力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聘請著名大學和企業的專家、教授任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顧問,為學院的建設出謀劃策。聘請著名大學和企業的專家、教授任系主任、客座教授等。發揮他們的專長,講授課程。
軟體與微電子學院教師隊伍將由國內外知名學者、國內外IT企業資深專家、北京大學校內教師組成。教師結構為:國內外專職教師占40%;國內外客座教師占40%;北大教師占20%。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教師占70%以上。年輕教師占2/3。國外專家、留學人員占1/3以上。
保障措施:建立客座教授制;與國外著名大學建立合作交流制度;邀請國際著名教授講前沿技術;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建立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與“中國國際人才基金會”合作;建立“中國國際人才培訓交流基地”;引進教員、教材、實現雙向交流。
學術委員會
主 任:
副主任:
委 員:
楊芙清、王新安、白志強朱青生李曉明何小鋒、邵維忠、周錫令、俞士汶、梅 宏雷 明、郝一龍 張 興
學位委員會
主 任:
楊芙清
委 員:
陳 鐘、張興、白志強、蘇渭珍、吳中海、王立福、王千祥、劉曉彥、柳 翔、何小峰、張天義、鄭強、樊鐵 栓、黃斐增
顧問委員會
國際顧問:
許 濬、Richard Wirt, Angel Jordan, Hector Ruiz, Richard Larson, Nicholas Donofrio, Carl Chang
專業顧問:
陳永正、沈向陽、穆汗·庫莫、鄒貴華、王 瑋、鄭妙勤、朱 敏、王星耀

合作機構

政府合作: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 教育部軟體學院院長聯席會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 北京計算機學會
大學合作:
企業合作:

學校領導

理事會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軟體學院理事會在學校領導下行使對軟體學院的領導和監督權利。
國際顧問委員會
聘請國際著名大學、知名IT企業的專家任顧問,對學院人才培養逐步與國際接軌提出諮詢意見,拓展軟體學院與國際交流渠道。
院學術委員會
聘請國際國內相關專家擔任,負責研究、規劃學科發展戰略,指導學科專業方向、課程體系設定和教學評估,認定教師任職資格等工作。
院學位委員會
聘請國際國內相關專家擔任,負責學位論文的審定、審查並通過學位獲得者的上報名單。
教學指導委員會
聘請國際國內相關專家擔任,負責對學生的專業方向、課程選修和素質教育進行指導。
院長/副院長
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院長吳中海、副院長張光紅、黨委副書記姜淼

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首批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名單公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