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創建於2013年,是一所北大傳統、深圳活力的新興院系。

學院致力於 新材料“基因組 ”與清潔能源體系的研發,重點領域包括清潔能源的採集(熱電、太陽能電池)、存儲(儲能和動力電池)與套用(新能源汽車、新型有機光電顯示、照明)及通過高通量的材料計算、合成與檢測等新材料“基因組 ”技術開展關鍵材料等研究,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學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為基地,目前有教員19人,包括從哈佛大學、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劍橋大學、日本、國內著名高校全職教員10人,和雙基地(本部與深圳研究生院)教員7人,兼職(外聘)教員2人。新材料學院與北大化學學院、工學院等學院形成優勢互補的緊密合作關係,團隊成員承擔過多項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並具有豐富的產學研轉化經驗,以及在項目組織實施、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特色優勢。學院將採用哈佛工學院的學生培養模式,注重從基礎到套用的研究,實現前沿領域的交叉學科的培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Advanced Materials,PKU
  • 簡稱:北大新材料學院
  • 創辦時間:2013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
  • 屬性:211工程
    985工程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個
  • 院系設定:材料物理與化學
  • 院慶日:5月4日
  •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鎮麗水路2199號北京大學深圳校區G棟
  • 主要獎項:深圳市重點實驗室深圳市工程實驗室2018年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研發體系,實驗基地,辦學條件,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師資力量,文化傳統,培養目標,發展戰略,學校領導,

辦學歷史

新材料學院創建於2013年,是一所北大傳統、深圳活力的新興院系;以產業化發展目標進行交叉學科的協同創新。學院正承擔國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重大創新工程項目,並獲得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專項支持。學院還先後獲評深圳市重點實驗室、深圳市工程實驗室,獲得國家和地方基礎及套用專項支持等。
2014年,北大新材料學院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和申報國家。陸續引進了孟鴻老師(UCLA博士)和王新煒(北大百人,哈佛博士)等高端人才,使學院的一流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
2016年,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擬面向全國高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將採用推免和統考兩種方式招收,博士生採用推免直博、碩轉博和“申請-考核”制三種方式招收。

學術研究

研發體系

新材料學院致力於“節能及清潔能源體系”的研發,包括清潔能源的採集(太陽能電池)、存儲(儲能和動力電池)與套用(新能源汽車、智慧型電網)等相關研究,以及新型有機光電顯示、照明和信息材料的研究,為新能源和節能關鍵材料和器件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另外,學院圍繞節能和清潔能源體系這一核心研究方向,開展原子、能量、信息、生命融合的基礎研究,實現新材料、新能源與信息技術的交叉研發和創新。
學院以產業化為科研發展目標,從產業革命的技術瓶頸和科研需求出發,力爭成為新能源關鍵材料基礎研究到套用協同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台。

實驗基地

動力和儲能電池與材料研究中心
太陽能電池與材料實驗室
有機光電材料及器件實驗室
新材料“基因組”實驗室
新型真空鍍膜工藝與裝備實驗室
原子層沉積技術實驗室
高性能複合材料及器件實驗室

辦學條件

辦學目標

學院以創建“頂級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辦學目標,通過前沿領域的國際合作基礎研究、套用領域的產業合作開發、及交叉學科的協同研究開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複合型新型人才。學院匯聚了來自哈佛大學北大清華等國際知名學府以及全球500強企業的頂級研發和創新的師資團隊,並與美國阿貢和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哈佛和斯坦福等國際知名實驗室合作,開展聯合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

辦學特色

國際化的聯合學院--與國際知名學府加州伯克利、斯坦福、哈佛等協商共建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高素質科研人才,共同開展新材料的研發創新和產業化套用。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先進的材料製備體系--引進創新團隊,建立世界先進的在原子層層面可控的薄膜製備和納米微米小球的製備技術體系,開發相關的裝備和基礎原料,為新能源、電子信息和生物醫療產業服務。
產業化為目標的協同研發體系--—將學校的自由創新和國際大公司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相結合,以產業化為目標,與當地企業及研究院緊密合作,形成協同研發體系,共同解決關鍵材料問題。

師資力量

新材料學院以新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套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台 。
學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為基地,目前有教員19人,包括從哈佛大學、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劍橋大學、日本、國內著名高校全職教員10人,和雙基地(本部與深圳研究生院)教員7人,兼職(外聘)教員2人。新材料學院與北大化學學院、工學院等學院形成優勢互補的緊密合作關係,團隊成員承擔過多項國家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並具有豐富的產學研轉化經驗,以及在項目組織實施、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特色優勢。學院將採用哈佛工學院的學生培養模式,注重從基礎到套用的研究,實現前沿領域的交叉學科的培養。

文化傳統

培養目標

學院以創建“一流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辦學目標,通過前沿領域的國際合作基礎研究、套用領域的產業合作開發、及交叉學科的協同研究開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複合型新型人才。學院匯聚了來自哈佛大學、北大、清華等國際知名學府以及全球500強企業的一流研發和創新的師資團隊,並與美國阿貢和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哈佛和斯坦福等國際知名實驗室合作,開展聯合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

發展戰略

  1. 北大傳統,深圳活力。
  2. 國際化的師資、優秀的學生和一流的實驗室。
  3. 交叉學科融合的基礎科學研究。
  4. 產業化為目標的協同套用創新。

學校領導

1.潘鋒
職務: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英國斯特萊斯(Strathclyde)大學博士
研究領域:材料基因組、新能源材料
2.孟鴻
職務: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
3.陶國華
職務:副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布朗大學理論化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博士後
4.王新煒
職務:北京大學“百人計畫”特聘研究員、博導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博士
5.李銳
職務:副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浙江大學材料系博士
6.肖蔭果
職務:副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7.鄭家新
職務:副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北京大學物理學博士
8.吳忠振
職務:副教授、博導
最高學歷:哈爾濱工業大學 焊接系 博士
9.梁軍
職務:副教授、碩導
最高學歷:日本套用物理協會會員
10.陳海標
職務:副研究員、碩導
最高學歷: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材料博士
11.董成
職務:研究員
最高學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12.林原
職務:兼職教授
最高學歷: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博士
13.Osamu Goto
職務:研究員
最高學歷:日本北海道大學博士
14.方岱寧
職務: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最高學歷:Technion-Isre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士
15.吳鋒
職務:兼職教授
最高學歷: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榮譽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