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低視力人群生存質量調查與康復研究

《北京地區低視力人群生存質量調查與康復研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鄒燕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地區低視力人群生存質量調查與康復研究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鄒燕紅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低視力是指無法通過藥物、手術或屈光矯正而改善的視功能障礙。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低視力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低視力康復是通過對患者殘存視功能的了解和分析,並通過視覺輔助器具的驗配和視功能套用技能的訓練,使患者獲得生活、學習、工作及其他社會參與的能力。本研究包括如下內容:(1)以北京地區的視力殘疾人群為研究對象,採用多階段抽樣方法,對患者的眼部患病情況和視功能狀態進行評定,確定低視力人群;(2)對低視力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流行病學調查;(3)依據現代低視力康復的原則,對低視力患者的康復需求進行分析;(4)以患者的功能視覺和視覺相關生存質量為指標,論證相關康復措施的有效性, 探索低視力康復的適宜技術和方法。本研究將幫助我們了解北京地區低視力人群的患病情況以及其整體生存質量狀況,探索北京地區文化生活背景下的適宜的低視力康復的技術方法,為我國低視力康復工作的啟動和發展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低視力是指無法通過藥物、手術或屈光矯正而改善的視功能障礙。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低視力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低視力康復是通過對患者殘存視功能的了解和分析,並通過視覺輔助器具的驗配和視功能套用技能的訓練,使患者獲得生活、學習、工作及其他社會參與的能力。本課題以北京兩個社區的視力殘疾人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眼部患病情況和視功能狀態進行評定,對低視力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訪視到的151人中,符合曼谷-馬德里低視力標準的患者有110人,占受訪者的74.3%。其中男性50人,女性60人,平均年齡63.0±9.8歲,低視力患者視功能損傷嚴重,雙眼矯正視力均小於0.05或視野半徑小於10°者66例,占60%。導致視功能損傷的主要病因:視網膜或葡萄膜病變55人(占50%),青光眼15人(占13.6%),遺傳或先天發育異常15人(占13.6%)。他們的主要康復需求是獨自外出和讀書看報,兩項需求相加占到81.8%。91.8%的低視力患者表示沒有接受過或聽說過視覺康復,110名低視力患者套用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評估的平均得分是47.3±26.7(得分率37.8%)。依據現代低視力康復的原則對患者進行的康復治療顯示,康復前與康復後3個月比較,患者的功能視覺改善,生活質量得分顯著增加。而對照組三個月前後的生活質量評分無差異。通過課題在社區和醫院兩種視覺康複流程的探索,我們認為,普及低視力和視覺康復的相關知識,應是改善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的第一步。同時針對外出和閱讀的康復工作應該成為目前推進視覺康復工作的重點。視覺康復需要與眼科醫療密切結合,讓患者在患病之後儘早接受康復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