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籌建的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依託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實驗室研究方向涵蓋了化學科學或分子科學的大部分領域,主要包括:分子反應動態學與結構化學、膠體、界面及多相體系、有機合成化學、理論與計算化學等。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 成立時間:2003年11月
  • 經營範圍:分子反應動態學與結構化學、膠體
  • 依託: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
科研情況,組織結構,科研領域,

科研情況

在稀土材料化學與套用、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高分子物理與化學(中科院化學所分室)、分子反應動力學(中科院化學所分室)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5個部門重點實驗室,以及2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基礎上整合組建。實驗室研究方向涵蓋了化學科學或分子科學的大部分領域,主要包括:分子反應動態學與結構化學、膠體、界面及多相體系、有機合成化學、理論與計算化學、分子材料與分子電子學、納米結構材料與納米科技、無機與稀土化學及材料、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光化學與光功能材料、生物分子結構功能與設計、生物體系分子識別與化學過程及生物分析化學等。
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凝聚一批國內外優秀科研人才,開拓校所合作的新模式,成為分子科學領域國內一流的研究基地和國家公共實驗研究平台。
中期發展目標是成為在國際化學界有重要影響的實驗室與開放研究平台,形成若干支在化學相關主要學科領域的優秀團隊,為分子科學研究和國家戰略性目標提供強大的科學技術支撐。遠期發展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的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2017年11月23日,經科技部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中心。

組織結構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50人左右,其中科研人員約400人,技術支撐與管理人員約5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7人,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及研究員157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含高級工程師)182人;49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5人獲得海外及港澳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擁有長江特聘教授10人,5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33人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擁有流動人員約1150人,其中研究生1000人,博士後、訪問學者與客座人員約150人。實驗室正在逐步形成學術思想活躍、學術氛圍濃厚、以年輕學術帶頭人為主、以學術交叉及融合為特色的、富有創新與鑽研精神的研究集體。
學術委員會
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對實驗室發展戰略規劃、實驗室的學術方向、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提出建議,並聽取和審議實驗室年度工作報告。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實驗室理事會成員,國家實驗室主任、副主任以及由北大化學學院和化學所推薦的委員組成,每屆任期5年。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設立主任1人,副主任2人,由理事會討論通過。
組織結構圖組織結構圖
獨立評價委員會
國家實驗室獨立評價委員會是對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研究水平以及實驗室人員進行評價的機構。獨立評價委員會由15-20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全部為非本國家實驗室人員。獨立評價委員會成員由學術委員會提名,報理事會通過,由國家實驗室理事會主任聘請。該委員會原則上每5年進行一次評估。
國家實驗室主任
國家實驗室主任全面負責實驗室的各項工作,包括實驗室的戰略規劃、研究方向的制定,研究領域、研究部的設立,研究平台的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等。
國家實驗室辦公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辦公室主要職責是協助實驗室主任處理日常事務,包括實驗室理事會等決定事項的落實和督辦、上級機關來文等的統收統發、起草制定實驗室內部規章制度及檔案、管理運行費、對內對外宣傳以及上報綜合統計年報等。
執行委員會
國家實驗室執行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在國家實驗室主任領導下,管理實驗室的日常事務,提出各種建議、方案並報實驗室理事會/學術委員會討論審議和通過;定期向理事會匯報實驗室的管理運行情況,向學術委員會匯報實驗室的定位、研究方向及科研進展情況。執行委員會由籌備期間的實驗室正、副主任及部分研究部召集人組成。執行委員會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和委員若干人,任期為2年。執行委員會主任由北大化學學院或中科院化學所輪流擔任,執行期各1年;副主任和委員分別由北大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推薦等額人選擔任。
研究部與研究組
根據分子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結合依託單位原有實驗室研究特色,國家實驗室在籌備期間計畫設立9個研究部,每個研究部設若干個研究組。研究部部長在國內外進行公開招聘,經由國家實驗室主任遴選、提名,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審查通過,並由國家實驗室主任聘任。在實驗室籌備期間,計畫在各研究部設立籌備召集人。研究組組長將從化學學院和化學所的研究組中遴選,由國家實驗室主任提名,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審查通過,並由實驗室主任聘任。隨著重大科學問題的提出或解決,由實驗室主任提議,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審查通過,將動態地設立或撤消。
在建設初期設立九個研究部:
(1)物質結構與分子動態學研究部;
(2)合成與組裝化學研究部;
(3)無機與稀土化學研究部;
(4)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部;
(5)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部;
(6)化學生物學研究部;
(7)有機固體研究部;
(8)分析與環境分子科學研究部;
(9)能源與綠色化學研究部。
相關研究部或研究組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聘請分子科學領域內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組建國家實驗室獨立評價委員,定期對國家實驗室研究組及研究部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研究部做出相應的調整。
分析測試與技術支持
該中心為國家實驗室的分析測試和技術支持機構,由北京質譜中心、北京核磁中心、北京大學和中科院化學所分析測試中心的主要力量組成,並積極爭取國家的更大財政投入,建立一流的支撐系統和先進完善的實驗研究平台。突出開放和共享、資源配置的合理利用、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面向全國的相關研究單元開放。分析測試與技術支持中心的技術人員設立首席工程師,技術人員提供設備技術支持,負責維護和保持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實驗室研究人員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在籌備期間,分析測試與技術支持中心主任由實驗室主任兼任。
研究部門
物質結構與分子動態學研究部 有機化學是分子科學的重要核心,也是一門極具創新性的學科,它是許多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同時,有機化學還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和製藥、精細化工等行業密切相關,因此社會對有機化學的人才有巨大的需求。
研究部的建設目標
繼續凝鍊研究方向,形成有特色的研究領域,加強與材料化學、生命科學的交叉,使該研究部成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合成與組裝化學研究團隊。為發展和創製新藥提供方法和基礎,為模擬生命體系的結構與功能,開拓新材料提供手段和方法。
通過整合中科院化學所和北大化學學院在合成與組裝化學方面的研究力量,引進相關研究方向人才,經過3-5年的建設,使該研究部的研究隊伍將達到65人左右,其中PI 35人左右。
研究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研究方向:一方面集中在國際有機化學的主流以及相關的前沿交叉領域,包括金屬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物理有機化學、材料有機化學和生物有機化學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組裝化學,有機合成化學是以原子團的共價連線為核心,而組裝化學主要是通過分子間弱相互作用或者分子間非共價相互作用,實現分子的信息或者功能,是合成化學的必然發展。
研究重點:
 合成方法學、不對稱合成以及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 碳-碳鍵骨架以及碳-雜原子鍵的選擇性切斷與重組反應規律的研究;
 新型功能分子的合成,催化的有機反應,金屬卡賓反應以及富勒烯化學方面的研究;
 研究分子識別、分子聚集以及形成的各種多層次有序結構;
 分子組裝與生命、材料科學等方面前沿交叉研究。
無機與稀土化學研究部
該研究部的研究方向既包括分子科學的核心研究內容,又與材料、物理等學科密切相關,主要的對象是無機和稀土化學與材料。

科研領域

實驗室研究方向涵蓋了化學科學或分子科學的大部分領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物質結構與轉化研究;
(2)材料化學研究;
(3)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
(4)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
(5)生命化學研究;
(6)能源與環境研究。
研究部的建設目標
繼續保持稀土材料化學與無機化學的研究特色,把該研究部建設成為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無機材料化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為無機化學、稀土化學及納米科學等學科前沿交叉與融合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為發展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材料提供基礎和源泉。
該研究部將主要依託北大化學學院,經過3-5年的建設,使研究隊伍達到50人左右,其中PI 25人左右。
研究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研究方向:將無機配位化學、無機固體化學等基礎學科與分子基功能材料及器件、無機固體功能材料、納米材料和團簇化學、理論化學及材料設計相結合,著重研究稀土分子基、納米及介觀體系和無機固體體系的光、電、磁和生物醫用材料的控制合成方法、結構與性能的關係,無機及其複合材料在分子、團簇、納米、介觀、薄膜和固體等多種凝聚態、多尺度下的功能機理及調控規律,揭示相關化合物、複合物材料的性質機理,指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開發,為我國稀土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源頭技術。
研究重點:
配位化學與分子基功能材料、固體無機化學與功能材料、物理無機化學與分子設計、稀土分離化學及技術、稀土納米材料化學、無機碳簇和碳納米管化學等;
稀土分子基、納米及介觀體系和無機固體體系的光、電、磁材料的控制合成方法、結構與性能的關係;無機及其複合材料在分子、團簇、納米、介觀、薄膜和固體等多種凝聚態、多尺度下的功能機理及調控規律,揭示相關化合物、複合物材料的性質機理,指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開發,發展相關功能材料體系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