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初,屬開原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清原設治,屬八家鎮。
1949年10月,劃歸第八區。
1952年7月,劃歸斗虎屯區。
1955年4月,斗虎屯區公所移駐北三家,改北三家區公所。
1956年,劃歸南口前。
1958年1月,撤區建制,劃歸縣。
1961年6月,建北三家公社。
2000年12月,西堡村和下二道溝村劃歸北三家村;河南村劃歸黑石木村;石頭仁村劃歸肖家堡村;高位子村劃歸下寨子村。
2017年,撤鄉改鎮。
![北三家鎮 北三家鎮](/img/f/0a4/ITNzMDZkVmMmF2YhZzMjVjM0EmMwQzNzQWYxMDNmNGMyEGMkdjYyImM4gT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北三家鎮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2000年12月,鄉政府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北三家鎮轄北三家、下寨子、雙河、黑石木、西大林、上葵溝、肖家堡、李家堡、牛肺溝、樹基溝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北三家鎮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三家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北三家鎮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內最高峰莫日紅山位於西大林村,海拔1013.4米;最低點位於黑石木村,海拔180米。
![北三家鎮 北三家鎮](/img/f/4d0/ITNlFGN2IWYkVmYmJmZjVDN0gjZmFzMyIDMygDMmNzNzETMkJGNkF2M0A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北三家鎮衛星圖
氣候
北三家鎮多年平均氣溫6.3℃,無霜期年平均125天。
水文
北三家鎮境內河道屬渾河流域,流域面積1472平方千米,總長123.4千米,流域面積1660.5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北三家鎮最嚴重一次自然災害發生在2005年8月13日,各山溝突發土石流,沖毀田地14000畝,房屋86間,直接經濟損失4625.7萬元。
自然資源
北三家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金、銅、英石、鉀長石、石灰石、鐵等,已發掘的礦點有黑石木金礦、樹基溝銅礦、肖家堡鉀長石礦、下寨子石灰石礦;擁有林地面積34.1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北三家鎮轄區總人口15382人。總人口中,男性7923人,占51.51%;女性7459人,占48.49%;14歲以下2507人,占16.3%;15~64歲11306人,占73.5%;65歲以上1569人,占10.2%。總人口中,以滿族為主,達10844人,占70.5%;另有朝鮮、蒙古、漢、錫伯4個民族,共4538人,占29.5%。人口出生率5.59‰,人口死亡率5.03‰,人口自然增長率0.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人。
截至2018年末,北三家鎮戶籍人口1466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北三家鎮財政總收入2688萬元,比上年增長63%。農民人均純收入8142元。
農業
北三家鎮耕地面積24480畝;林地面積34.06萬畝。
2011年,北三家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生產糧食15836噸,其中水稻2828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300噸,其中馬鈴薯130噸,白菜130噸,蘿蔔40噸。畜牧業以飼養肉雞為主,出欄肉雞395.2萬.羽,年末存欄64.7萬羽。
截至2011年末,北三家鎮累計造林8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6.2萬畝,林木覆蓋率70%。
工業
北三家鎮形成以機械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機械加工礦產品開發等型產業集群。
2011年,北三家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20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比上年增長37%。
2018年,北三家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
商業
2018年,北三家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三家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24人,專任教師1人;國小2所,在校生512人,專任教師8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67人,專任教師3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北三家鎮 北三家鎮](/img/4/77c/UTN5kzNwQDZiJzN5gTMjJmZ2UTN3EmNiZjNyUDZmZjYiRWOzI2YxgTYkBT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北三家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北三家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40平方米;農家書屋10個,藏書2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北三家鎮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8個。專業衛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4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萬人,參合率90%;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北三家鎮 北三家鎮](/img/c/e3a/UTNhhDN5cDOmNDNkhDOxMWZwU2YyIWOhRmZzMWZjNzYjZGOjJTM5IGMxYD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北三家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社會保障
2011年,北三家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戶,人數115人,支出99.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8戶,人數647人,支出104.7萬元,月人均134.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7人,支出18.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9人,支出16.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74人,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35人次,支出4萬元。
![北三家鎮 北三家鎮](/img/1/d60/UTNxMTOkN2NjN2MhRGZ5MDNlBjZ2gTNilDM2cjZlJ2YkFWMzQjZjBjMhF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北三家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交通運輸
北三家鎮已形成由公路、鐵路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北三家站、黑石木站2個火車站;1個高速公路出口處。
歷史文化
明朝末年,蘇爾哈齊在黑石木南山築城,後有滿族那、陶、趙三姓在北山下開荒、居住,因而得名北三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