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勁

化勁

從技擊的角度講,四種勁又可以概括為兩種類型:化勁和發勁。黏勁和走勁屬於化勁;引勁和拿勁屬於發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勁
  • 太極拳化勁太極拳的技法通過推手練習來掌握
  • 黏勁:太極拳書上常說的"不丟"
  • 走勁:所謂走勁,即"不頂"。
太極拳化勁,黏勁,走勁,

太極拳化勁

傳統太極拳的技法通過推手練習來掌握。在推手練習的過程中,初學者必須掌握四種勁。用傳統的武術術語來說,這四種勁分別為黏勁、走勁、引勁和拿勁。

黏勁

作為推手練習的初學者,在這四種勁中,首先應掌握黏勁。所謂黏勁,即太極拳書上常說的"不丟"。與對方交手時,招式千變萬化,但有一點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即知己知彼。如何才能做到知彼?這就要求使用黏勁,黏住對方的皮膚,體會對方勁的走向和強弱。這也叫聽勁或懂勁。拳譜說:"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掌握黏勁,要在平時的推手練習中悉心體會。做到不頂勁,不丟勁,不讓先,不落後,靜心以求同步,這是感覺雙方勁力消長變化的高級知覺運動。練習者務求兩臂放鬆,周身綿軟,不用力,求輕靈。通過長時間的磨鍊,去掉身上的強硬、拙力,化僵為柔,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這樣就能輕靈奇巧,內勁暗藏,相隨不背,對對方的勁道了如指掌。因此,做到"不用力"幾字最難。很多練習者不明白這個道理,喜歡用蠻力,不能做到捨己從人,如果遇到對方力大於己,便敗下陣來,這和太極拳要求的四兩撥千斤,相去甚遠。所以,練習黏勁,除了勤習不輟,還要用心參悟。練拳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

走勁

所謂走勁,即"不頂"。在對抗中,一旦感覺到對方使蠻勁向我逼迫過來,千萬不可硬頂。應該順著對方勁道的方向,把他的勁引到另一邊去。打個比方,就好像治水,洪水洶湧襲來,光靠築壩抵擋,畢竟不是良策。如果採用疏導的方法,把水流引向低處,便可起到長久的緩解作用。走勁的道理也是這樣,對方大力襲來,如果硬頂,勢必有受傷的危險。倘若把對方的勁引向一邊,則對方的勁力必然落空,我則可以乘虛出擊,事半功倍。因此拳譜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雙方使勁硬頂,就雙重,這是我們太極拳練習者要竭力避免的。走勁練習的最高境界,應是"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稍微有一點勁加在身上,都可以化去。練習走勁的關鍵在於學會用腰。腰脊要做到垂直中正而放鬆。垂直中正,則易轉動;拉長放鬆,則不易受力。所以,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提到"虛領頂勁",指的便是腰脊的垂直中正和放鬆拉長。
在化勁中,黏勁是走勁的基礎,走勁是黏勁的目的。黏勁是感受對方的勁道,為走勁做準備。走勁又是為發勁做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