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凌寺

化凌寺

在北京的最西端,與河北省交界處有座名山,這就是素有古都第一高峰美稱的靈山。2011 年5 月5 日,為配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開展明前長城遺址調查工作,我們對靈山主峰上的寺廟遺址及長城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了大量文物遺存,並做了數據測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凌寺
  • 地理位置:北京的最西端
歷史記載,寺廟簡介,寺廟特徵,

歷史記載

《門頭溝村落文化志》記載:“化凌寺,這曾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寺廟。化凌寺為佛教石窟寺,位於靈山北麓佛坑。佛坑內埋葬石灰岩佛像4 尊,佛像高1.8 米,屬唐代遺存。相傳化凌寺名稱取意‘化靈山終年不化之冰凌為靈氣,吸取靈氣修煉成佛’。院內有一口井,約3 尺深,井旁有一石碑,上刻‘山頭有水,人頭有血,水澤青山不老,血潤人身不寒’。現在佛家碑刻均已被文物部門收藏,原址只有殘存的磚瓦石片了。”我們在考察中,在遺址東側發現了古井,惜已乾涸,井底已被填平,周圍被碎石壘砌。
查1958 年文物普查檔案,關於石佛的登記,當時發現了五尊石佛,地點在江水河西北約十五里的靈山東坡上,即今靈山主峰之巔化凌寺遺址上。五尊石佛已殘毀,其中一個較為殘破,無法辨認出外形,另外四尊頭已無存,僅存下半部分。檔案中記載其形制為:“石佛五尊均面東背西。其中兩個為青石雕制,坐相,頭戴冠,袒胸披衣,現高0.55 米,觀其形似三世佛中的兩個。餘三個為漢白玉石雕制,內有一個已被打碎,不能觀其形。另兩個禿頭,植於座之前,分前後站立(好像有人移動過),全高1 米。江水河村民眾稱此地為佛坑,據說該處在早有很多石佛,現只留殘碎5 個了。”如今石佛早已無存,有關記載該寺的碑刻我們在遺址上也未能找到。在1958 年檔案中也沒有關於化凌寺遺址的登記,這為考證該寺的建寺歷史增加了難度。1958 年文物普查時該寺已廢毀不存,因而未做登記。從遺址上殘存的大量清代建築構件來看,該寺在清代仍存,由此筆者推斷該寺廢毀時間有可能在清末民初。

寺廟簡介

靈山主峰上的化凌寺遺址
該處遺址疑似長城遺址和寺廟遺址疊加在一起,位於靈山主峰山頂。山上立有一塊標誌碑,坐北朝南,碑陽豎行陽刻“靈山主峰”四個大字,中間塗紅。右下角豎刻“海拔2303米”小字,左上角刻“京西第一峰”5 個小字。碑陰豎行陽刻“靈山主峰”,右下角刻“海拔2303 米”小字。該寺廟遺址坐北朝南,分布有大片的碎石,建築基址已無法辨認。遺址上裸露有大量建築遺存物,遭人為破壞較嚴重。如不及時清理,很快會被毀壞殆盡。

寺廟特徵

現殘存有兩級石台階,即化凌寺山門台階。北面殘存兩段牆址,長9.4 米,東面殘存兩段牆址,較長一段長7.8 米,較短一段長3.6 米。經過調查,在遺址上發現數塊青方磚、筒瓦瓦當殘片、青瓷瓷片及其他寺廟建築遺存,其中東面有一石冢,是用塊石堆起的小山包,為現代物,遺址南北總長23.7 米,主峰標誌碑與石冢之間為14.8 米,青石台階到東部較長一段殘牆之間距離為11.5米。青石台階到北面第一段殘牆長9.7 米。關於該寺廟遺址創建年代尚待考證。
遺址上植被較少,碎石較多。站在頂峰環顧四周,群山環繞,巍峨壯觀。從遺存的殘牆來看,有可能是明前長城經過之地,並非寺廟殘牆。但因遭到人為破壞嚴重,其長城的具體走向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