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佛山
- 所屬:滇中名山之一
- 始建:1577年
- 地點:滇西
傳說,外形特徵,景點,頌詞,旅遊指南,
傳說
化佛山原名不詳,相傳明朝初期,姚州農民起義領袖自久失利後,退守定遠縣城(牟定縣古名),在此安營紮寨,稱自久寨。自久起義失敗後,自久寨由軍營名演變成為山名,被一度沿稱。至於"化佛"之名的得來,還有一個與佛教有關的傳說。
明朝中期,滇中地區佛教盛行。定遠縣各鄉鎮,信佛教者日篤,並出現了一些學佛有成的僧侶和居士。牟定縣今軍屯鄉梁官村,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由於出了一個有名的無住禪師,因而被世人知曉而載入史冊。無住禪師俗姓鄧,名洪如,別號虛谷,他自家鄉往自久寨苫行,住白雲窩錫開山,建白雲窩寺。"白雲"二字的得來,據說便是無住禪師在這偏僻苦寒的山中誠心向佛,精心修練,終於深悟禪機佛理的"善果"。傳說因為無住禪師盡心求佛,佛祖特意顯靈,就在那一剎那間,只見一片白雲緩緩飄來,白雲中有古佛降臨,悠然而來,悄然而逝。自此無住禪師滿面紅光,精神煥發,更加虔誠地參禪學佛。他為了驗證自己修煉的功夫和佛祖是否對他格外地垂恩,便齋戒沐浴,在白雲窩烏龍潭手植山茶一株。其驗證方式是將山茶枝條例插,並在樹邊默念:"誓以茶花之枯榮,證吾道之成否。"不久奇蹟發生了,無住倒插的山茶,枝葉繁茂,花朵滿枝,花色艷麗。由此而繁衍下了化佛山一帶茶花的一個新品種,花為九蕊十八瓣,形如獅子頭,色彩鮮艷,壯實豐厚。倒插山茶的故事,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很多善男信女紛紛前去瞻仰,觀後無不嘖嘖稱讚,爭夸禪師的修行。"此樹獨不頹"、"年年花自開",人的血肉之軀畢竟不能與大自然相比,無住圓寂了,被人廣為稱道的能夠"證佛"的茶花,仍自常開不敗。此後,人們忘記了實際存在的農民起義領袖自久,而對被無住"證實"但仍然虛無縹緲的"佛",一往情深,於是自久寨也就被演化為"化佛山"了。
秀麗風景與宗教文化相輔相成,漸漸使化佛山成了滇中地區的一方名勝。神奇的傳說也因此而流傳於民間。據說,在無住禪師興建白雲窩禪寺之前,依山冒著一股汩汩的泉水,漫無邊際地流淌著,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便。無住看中了此地與佛性有緣,便用法力阻塞了山泉,讓泉水改道向白雲窩後山流去,俗稱"大出水",又稱"滾水塘"。寺廟建成直到如今,正殿佛座前的地面常常潤濕一塊,說明這裡正是山泉出口的舊跡。在化佛山麓王寺村前有一山洞,高約丈余,寬近一丈,深長莫測。相傳洞內有三個岔洞,左邊岔口通南華,右邊岔口通廣通,中間岔口深無止境。每年雨季來臨,附近各路洪水匯入中岔口,只見流入而不見流出。洞內風緊吹不息,陰氣逼人,有成群的蝙蝠棲集於此,因此當地農民稱之為"蝙蝠洞"。在化佛山巔有一小塊平地,人畜從此經過,皆能發出吟吟響聲,宛若踏於鼓面之上,故稱'響鼓地"。傳說有僧人在此坐化成佛,地因此而沾上了靈氣。
外形特徵
化佛山高大挺拔,猶如一隻雄獅,坐西向東,昂首挺胸,氣派非凡。山上古木參天,筇竹疊翠。奇樹叢生,遮天蔽日,藤樹纏結,千姿百態。林中小道,谷幽路轉,溪水潺潺,落葉如毯。古有“風靜如家居,晝夜鸞鳥啼”之贊稱。山下良田千畝,農舍煙繚。前有慶豐人工湖,水碧波平,後有茅陽峰,穿雲繞霧,山前山後,相映生輝。化佛山以山雄、林幽、樹奇、花艷、寺古、塔多而譽為“滇中第一山”。
景點
有景點22處,分別集中在三個景區。
東北部景區:山幽景秀,寺觀重疊。登上九百九十九級的石梯古道,可遊覽迦葉殿、白雲窩、雪嶺林寺觀,還有古花林、烏龍潭、見性林等景點。
腹地中部景區:林密花妍,樹鮮雀躍,有九疊泉、旃檀林、塔林、清定寺、寶花林、繞頂寺、遠宮庵、響鼓地、杜鵑山、櫻花嶺等景觀。登上繞頂寺,可觀氣象萬千的日出,欣賞200餘年枝繁葉茂九蕊十八瓣的“倒插山茶”。步入杜鵑山,野生的白色杜鵑、紫色杜鵑、炮竹杜鵑應有盡有。到了櫻花嶺,滿山遍野的馬櫻花爭奇鬥豔,一片火紅。不同年代建造的40餘座比丘尼塔十分壯觀。
西南部景區:嶙峋怪石,千姿百態,登上崖峰,上接雲霄,下臨絕壁,身臨其境,大有超脫凡塵,置身仙境之感。
頌詞
至民國初年,山間已興建僧剎20餘座,寺底林立,僧人眾多,成為牟定境內最有名氣的佛教聖地。曾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即興詠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如清人王天錫游化佛山時所賦:"攜酒閒遊化佛額,一杯獨坐聽流泉。醉來記起無住話,夜叩山門學問禪。"飄然出世的情態,與化佛山悠悠然遺世獨立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像一股撲面的清風給塵世間奔波操忙的人帶來心曠神怡的感覺。
旅遊指南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旅遊季節:最好是在5-8月,這個階段到化佛山,你會觀賞的最好的美景,步入杜鵑山,野生的白色杜鵑、紫色杜鵑、炮竹杜鵑應有盡有。到了櫻花嶺,滿山遍野的馬櫻花爭奇鬥豔,一片火紅。不同年代建造的40餘座比丘尼塔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