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匍匐苦蕒菜在山東沿海地區4月初萌發返青,6月下旬抽出花莖,7月開花,花期一直延續到9月,8—10月不斷結實,綠苹期至霜降,生育期150天左右。匍匐苦蕒菜是我國溫帶沿海沙灘,鹽性沙土的主要牧草,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為7.5—8.0。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北部沿海沙灘,凡是海水浪花波及到的天然灌溉沙地都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土生長最好,積水低洼灘地,雖為沙質也不能生長。匍匐苦蕒萊地下根狀莖較淺,只在地表下2—3cm的沙土內生長,在過於乾燥的高崗地難以吸收水分,故高崗沙丘也不能生長,它的分布區僅限于海水近地表處的近海沙灘帶。匍匐苦蕒菜可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根狀莖在近地表沙土中橫走,延展面積很大,每節部可產生刁;定芽繁殖新株。種子成熟後可隨風傳播,只要水熱條件適合,即可萌發生長。在夏季水溫條件充裕的環境下生長很快(表77—1)。它的生活習性與腎葉打碗花(Ca–lystegiasoldanella)相近,常共同形成群落。在海岸帶,沙質土不含鹽性的地片不能生長,在鹽性粘重土壤上也不見其生長,是一種好鹽性的沙生牧草。除腎葉打碗花外,常見的伴生種有砂鑽苔草(Carexkobomugi)、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興安天門冬(Asparagusdauricus)、海邊香豌豆(Laathyrusmaritimus)、刺沙蓬(Salsola,pestifer)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為;和華南,俄羅斯,越南、朝鮮、日本也有。
主要價值
匍匐苦蕒菜莖稈粗壯而脆嫩,纖維含量少;葉片肥厚,
肉質多,氣味純正,為多數家畜所喜食,特別是兔、禽、豬最喜食,牛、馬、驢亦食。花期鮮莖葉比為1:1.23;莖葉乾重比1:1.1;莖葉乾物質達52%,整個生育期乾物質量變率小。在山東,從早春幼苗放牧開始,直至深秋枯黃期前,青飼價值不減,青飼期可達140餘天。既可放牧,也可刈割捨飼。乾草是兔,禽越冬的好飼草。其化學成分如表77—2所示。萌發。若放牧或刈割時期得當,可以收穫到產量高、品質好的再生草(表77—3)。匍匐苦蕒菜覆被性很強,具有良好的海岸帶固沙護灘作用;花序大,花色艷,是夏季綠化美化海灘的良好草種。全草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