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匈牙利三分時期
- 時間:1526年至1699年
莫哈奇戰役後,匈牙利被一分為三:中部和南部被土耳其占領;東部實際上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埃爾代伊大公國,即今日的羅馬尼亞領土特蘭西瓦尼亞;西部和北部併入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三分時期歷時150多年,是匈牙利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驅逐土耳其人的努力沒有間斷過,但這種努力都是非常微弱的,只有眾所周知的15年戰爭(1593~1606年)曾收復過幾個小的地區,但最後仍然沒有成功。
由於土耳其占領著匈牙利的中部地區,匈牙利成為兩種文化的緩衝區,即歐洲的基督教和土耳其的伊斯蘭教在這裡交匯。被占領的中部地區的邊境一直處於變動之中,為了爭奪、占領和收復一個個城堡所進行的戰鬥一直在這裡持續著。土耳其將占領區按軍事形式進行統治,把占領區劃分為許多省,各省又劃分為若干州,州的首腦稱“貝伊”,省的首腦稱“巴夏”。土耳其人對占領地區橫徵暴斂,大肆破壞。
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匈牙利也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受制於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的匈牙利再無尊嚴可言。雖然一些地方政府機關沒有被取消,但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是沒有發言權的;匈牙利國會也依然存在,但職權範圍只限於通過稅收。
埃爾代伊大公國成為土耳其和哈布斯堡王朝爭奪的一塊土地,而埃爾代伊一直受制於土耳其,大公也必須向蘇丹交稅。1541年以後,哈布斯堡王朝曾一度占領埃爾代伊,之後又被土耳其人控制。1570年,埃爾代伊大公亞諾什·日格蒙德與哈布斯堡王朝簽訂施佩耶爾和約。該和約規定,亞諾什·日格蒙德放棄國王稱號,如無子嗣,承認哈布斯堡王朝為其繼承者。1571年,作為埃爾代伊大公的巴托里·伊斯特萬(István, Báthory)既想擺脫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又想聯合其他國家驅逐土耳其人,但他的願望沒有得到實現。1586~1604年,埃爾代伊幾經易手,領土不斷遭到土耳其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蠶食。最後,埃爾代伊大公巴托里·日格蒙德完全放棄了埃爾代伊,將其拱手送給了哈布斯堡王朝。王朝皇帝魯道夫一世派其將軍巴斯塔進駐埃爾代伊,對這個公國進行了殘暴的統治和無情的掠奪。1606年,在曾是埃爾代伊大公國的貴族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家博赤卡伊·伊斯特萬(István, Bocskay)的領導下,忍無可忍的埃爾代伊民眾打敗了由巴斯塔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軍隊,被推選為匈牙利大公,也當選為埃爾代伊大公。他派出代表與哈布斯堡王朝談判,簽署了《維也納和約》,該和約使埃爾代伊恢復了宗教自由,保證埃爾代伊的獨立自主。之後,又與土耳其簽訂了《日特沃河口協定》,規定,交戰雙方各自保持自己現有的城堡,匈牙利國王不再向土耳其蘇丹納貢。1613年,在土耳其人的支持下,拜特倫·加博爾(Gábor, Bethlen 1613~1629年)成為埃爾代伊大公。30年戰爭為拜特倫統一匈牙利的雄才大略提供了一個機會。1622年,哈布斯堡王朝與拜特倫簽訂了和約,規定將匈牙利北方的7個州劃歸埃爾代伊。拉科齊·久爾吉一世繼承了拜特倫的擴張政策。在這兩個大公統治時期,埃爾代伊成為當時匈牙利民族文化的根據地。
1658年埃爾代伊大公國淪為奧地利的管轄地;1686年,由哈布斯堡王朝所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占領了布達;1699年,奧地利帝國打敗了土耳其,根據卡洛維茨和約,兼併了匈牙利的全部領土。哈布斯堡王朝將所解放的匈牙利的各個部分作為其征服的各省對待。奧皇要求匈牙利人放棄“黃金詔書”頒布以來所獲得的各項權利。
戰爭對文化遺產、經濟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在今天的伏伊伏丁那和中部曾經很富裕的城市沒有留下任何建築物,土耳其人有計畫地摧毀匈牙利的許多地區,根本改變了這裡的中世紀格局,逐步改變了人口的民族組成。馬加什國王時期,匈牙利人口有400萬,與當時英國的人口一樣。歐洲人口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翻了一番,而匈牙利到了17世紀中葉只有300萬居民。在困苦動盪的歐洲中部地區,巴爾幹各族人民由於忍受不了土耳其人的統治,紛紛逃到匈牙利,後來,被土耳其驅逐出來的斯洛伐克人以及後來的鼓勵定居政策所帶來的德國人、塞爾維亞人和羅馬尼亞人到這裡居住。在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匈牙利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大大落後於西歐國家。
16世紀的匈牙利雖然政治上處於分裂狀態,經濟和社會發展落後,但宗教改革在匈牙利也掀起了巨大的浪潮。從傳播路德教開始,一些人逐漸提出一些社會改革主張,最後在1549年發生了農民起義。隨著農民起義的被鎮壓,改革運動被扼殺。這場改革運動並沒有觸動匈牙利的封建制度,但影響了匈牙利的文化生活。傳教士們用匈牙利語進行宣傳,將《聖經》翻譯成匈牙利語,大大發展了匈牙利的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