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瘡葉( Maesa indica (Roxb.) A. DC.)為報春花科杜莖山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大灌木,高1-3米,稀達5米;分枝多,外傾,無毛,幼時具深溝槽,以後變圓柱形,具縱條紋,有密且突起的皮孔,老時則不明顯。葉片堅紙質至近革質,卵形至廣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急尖,突然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長8-17 (-21) 厘米,寬5-9 (-11) 厘米,邊緣具波狀齒或疏細齒或粗齒,兩面無毛,葉面中脈微凹,側脈12對,微隆起,背面脈隆起,細脈不甚明顯,具明顯地脈狀腺條紋;葉柄長1-2.5 (-4) 厘米。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常僅於基部分枝,腋生及近頂生,長3-5厘米,幾無毛或無毛;苞片三角狀卵形或近披針形,無毛;花梗長1-2毫米,無毛;小苞片廣卵形,緊貼花萼基部;花長約2毫米,萼片廣卵形,較萼管長或近等長,具疏緣毛,無腺點;花冠白色或淡黃綠色,鐘狀,長約2毫米,具不明顯的脈狀腺條紋,裂片與花冠管等長或略長,廣卵形,頂端圓形,邊緣微波狀;雄蕊在雄花中著生於花冠管中部,內藏;花絲較花葯略長或近等長;花葯圓形,無腺點;雌蕊不超過雄蕊,柱頭微裂。果卵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具縱行肋紋;宿存萼包果頂部。花期4-5月,果期9-11月或4-7月。
生長環境
海拔500-2000米的山間疏、密林下,山坡、溝底蔭濕處,有時亦見於陽處。
分布範圍
產雲南(南部),印度,越南亦有。
主要價值
全株可入藥,性涼,味苦,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急性黃膽型肝炎(配伍);葉搗碎敷瘡,在印度用作毒魚;有的記載果可食。
本種提示
本種葉形變化較大,與金珠柳 (M. montana A. DC.) 十分相近,但本種小枝幼時具深溝槽,密被皮孔,無毛,葉背具密且明顯的脈狀腺條紋,花序幾無毛或無毛,而分布亦偏南及西南;二者若在同一個地區出現時,本種則常生於海拔較低的地方。C. Mez 和 J. Pitard在其檢索表中,把本種的花序、小枝均作有毛對待,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