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所》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包涵所
- 作者:張岱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包涵所
西湖之船有樓,實包副使涵所創為之。大小三號:頭號置歌筵,儲歌童;次載書畫;再次偫美人。涵老以聲伎非侍妾比,仿石季倫、宋子京家法,都令見客。常靚妝走馬,媻姍勃窣,穿柳過之,以為笑樂。明檻綺疏,曼謳其下,擫籥彈箏,聲如鶯試。客至,則歌童演劇,隊舞鼓吹,無不絕倫。
乘興一出,住必浹旬,觀者相逐,問其所止。南園在雷峰塔下,北園在飛來峰下。兩地皆石藪,積牒磊砢,無非奇峭。但亦借作溪澗橋樑,不于山上疊山,大有文理。大廳以拱斗抬梁,偷其中間四柱,隊舞獅子甚暢。北園作八卦房,園亭如規,分作八格,形如扇面。當其狹處,橫亘一床,帳前後開合,下里帳則床向外,下外帳則床向內。涵老據其中,扃上開明窗,焚香倚枕,則八床面面皆出。窮奢極欲,老於西湖者二十年。金谷、郿塢,著一毫寒儉不得,索性繁華到底,亦杭州人所謂“左右是左右”也。西湖大家何所不有,西子有時亦貯金屋。咄咄書空,則窮措大耳。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西湖上的船有樓,實際上是包涵所副使創建的。大小有三層層樓安排歌舞筵席,藏歌童;中間樓層裝載書畫;最上面最小一層,藏美人。包涵所養的是藝伎不是侍妾,效仿石季倫、宋子京的家法,讓這些藝伎見客。她們經常打扮得十分靚麗騎馬出行,走路時體態妖燒,身姿綽約地穿過楊柳枝條來取樂。藝伎們在綺麗的欄桿和花窗前,伴隨著演奏聲輕歌曼舞,歌聲婉轉動聽如黃鶯初啼。客人一到,歌童就開始演劇,翩躚的舞蹈和演奏的音樂,無不精彩絕倫。包涵所乘興而出,一定會在船上住上十天,看熱鬧的人爭相追逐,問船停留的地方。雷峰塔下是南園,飛來峰下是北因。這兩處都是石頭山,山上的石頭層疊交錯,並非陡峭奇崛,但也是搬石頭布置溪澗橋樑,而不在山上疊石,設計得頗具匠心。大廳用拱斗撐起房梁,省去中間的四根柱子,在裡面列隊舞獅子非常寬敝。北因當作八卦房,因亭是圓形的,分作八間房,形狀像扇面。狹窄的地方橫放一張大床,掛下裡面的羅帳,床就向外;掛下外面的羅帳,床就向內。包涵所坐中間,門上開闢明窗,焚香倚枕,八張床都能出現在眼前。包涵所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住在西湖二十年。歷史上有名的金谷、那塢,也是看不出一絲寒酸,索性繁華到底的地方,也是杭州人所說的“也就是那么回事”的道理。西湖這些豪強大家還有什麼沒有呢?西湖有時也金屋藏嬌。可憐啊!我們只是一群貧窮的讀書人而已。
文學賞析
作者極盡描寫包涵所這類豪強窮奢極欲的生活,只能自比為“貧窮的讀書人”,寫出了繁華,也寫出了嘲諷。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