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石刻,現保存下來的共有120多幅,漢、唐、宋、元、明、清、民國等朝代均有, 以宋代為多。摩崖石刻內容豐富,大多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勾漏石刻
- 級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勾漏石刻,位於廣西北流市勾漏洞風景區,包括勾漏洞及周圍石山崖壁石刻共有120多幅,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時期均有。最珍貴的是《唐相衛國李公上西嶽書真跡》碑及刻於漢代的《王符彈琴處》、刻於唐代的《勾漏洞天》石刻等。
其中最為珍貴和引人 注目的有漢代的“王符彈琴處”(隸書,高30厘米,寬60厘米,徑15厘米);唐代的游勾漏洞 題“勾漏洞天”(楷書,摩崖在勾漏洞入口,高40厘米,寬150厘米,徑30厘米) ;宋紹興年 間刻的“唐相衛國李公上西嶽書真跡”(此石碑高110厘米,寬80厘米,字跡行草,徑4厘米, 額篆書,徑橫6厘米,高10厘米,跋徑2厘米);明永樂戊戌前解元潮陽鄭義書“勾漏洞”(真 書,摩崖在三座山向公路一側,高2米,寬1.7米)及“雲關”(篆書,摩崖在勾漏洞岩壁,徑 寬高各1米)。
1965年春,郭沫若由北京郵來七律詩一首《寄題勾漏洞》,字型行草。縣人民政府於同 年秋把郭老的詩刻在寶圭洞岩壁上。 郭老的題詩充滿了時代氣息, 為勾漏勝景倍添光彩。 1981年8月,勾漏岩石刻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