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農減免

勸農減免是中國封建統治者為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而採取的賦稅減免措施。中國封建社會以自然經濟為主,男耕女織是基本的生產方式。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田賦,因此,歷代封建統治者特別重視農業生產,在賦稅徵收上採取勸農減免的措施。漢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 九月,下詔: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為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群臣農以勸之。

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漢書·文帝紀》)前元十二年又下詔曰: “道民之路,在於務本。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加避,歲一不登,民有飢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也。吾詔書數下,歲勸農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且吾農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民今年租稅之半。”《(漢書·文帝紀》)前元十三年再次下詔曰: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廑(古勤字)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賜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數。”(《漢書·文帝紀》)勸農減免歷代多有,尤以漢文帝時期為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